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旅游業已然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擴大內需、改善投資、穩定增長的重要動力。
自200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以來,我國旅游業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紅利的影響下迎來了大發展契機,旅游業對經濟社會的貢獻進一步凸顯。初步測算,2017年我國旅游業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全年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達到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21.4%,當年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為10.28%,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與此同時,居民旅游消費意愿的增強和消費熱情的高漲進一步夯實了大眾旅游時代的市場基礎,旅游產業投資和旅游產品創新更加積極活躍。
根據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突破1萬億,2016年投資規模達到1.3萬億元,同時據相關測算顯示,2017年投資預計將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創造投資增速連續多年超越第三產業和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新奇跡。旅游業已然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擴大內需、改善投資、穩定增長的重要動力。
毋庸置疑,在旅游項目、旅游業態、旅游政策不斷涌現,旅游投資規模將持續增長,旅游投資空間與領域將進一步擴展,旅游投資熱點也將不斷開啟的大眾旅游時代,如何加強對旅游投融資的引導,加快推進投融資改革并抓好這一戰略性、基礎性和長期性工作成為當前及未來旅游業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當前旅游業的投融資形勢
1、旅游投資規模不斷增加,投資增速處于高位水平
根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旅游實際完成投資5144億元,同比增長26.6%;到2015年實際完成投資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0072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從投資增速的橫向比較來看,2016年以1.3萬億元的投資規模實現了旅游業投資同比增長29%,高于全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1.9個百分點,高于第三產業投資增速18.1個百分點,成為當年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預計2017年我國旅游業投資將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繼續領跑其他行業。
2、新興旅游業態投資快速增加,傳統領域投資增速下降
旅游業具有與其他業態或產業融合發展的天然優勢,近年來,在“互聯網+”的數字經濟的帶動下,“旅游+”和“+旅游”等新興旅游業態也得以快速發展,并成為市場投資風口。例如,鄉村旅游尤其是特色小鎮與民俗方面的投資出現快速增長,2016年鄉村旅游實際完成投資3857億元,占旅游業投資的比重為15.7%,較2015年提升1.3個百分點,同比增長47.6%(表1)。從需求來看,2017年鄉村旅游投資有望繼續回升,預計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人次將達到25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此外,郵輪游艇、海島旅游、低空飛行等體驗式新業態也成為投資熱點。然而,與新興業態迎來投資風口不同,傳統領域投資則出現大幅下滑,2016年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同比下降8.6%,增速同期大幅下降13.7%。
3、旅游融資渠道獲得積極拓展,PPP融資規模和產業投資基金快速增長
高速增長的投資需要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在加快推動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同時,也逐步擴大了PPP融資模式的應用。根據財政部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統計分析,截至2017年5月31日,我國旅游業PPP項目達到781個,占入庫PPP項目總數的6.2%,涉及金額達到9283億元,占入庫項目總金額的6.1%。與此同時,政府支持下的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得以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有144支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其中,更多的基金投向了鄉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體育旅游、休閑度假、養老旅游及旅游小鎮等新興旅游業態領域。
二、旅游業投融資面臨的問題
1、旅游投資的地域結構與產品門類結構不均衡
雖然旅游業近年來投資完成規模在大幅度增長,但投資結構仍表現出明顯的不均衡性,欠發達地區的投資比重仍較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東部地區依然是旅游業投資的熱點地區,2015年和2016年實際完成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均為51%,其中2016年投資規模凈增約1500億元,同比增長28.7%。
從投資主體來看,民營資本53%的資金投向了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并以投資大型綜合類文化旅游項目為主;外商投資有76%的資金進入到東部省份。相比于東部的依然火熱,中西部地區雖然受全域旅游發展推動,投資規模均出現增長,但投資規模占比依然偏低,其中2016年中部地區占比僅為20.3%,西部占比為28.8%,全國旅游投資偏重東部地區的結構性問題并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改善。
從投資領域來看,傳統的以住宿餐飲、基礎設施等為主的基礎要素領域的投資比重依然較大。以住宿和餐飲業投資為例,雖然近年來投資出現低迷,但2016年投資投資規模依然達到5947.39億元,占全國投資規模的比重達到45.8%,明顯高于生態旅游、鄉村旅游、低空旅游、工業旅游以及滑雪體育旅游等新興旅游業態。即使是備受投資青睞的新興旅游業態,內部投資占比的結構性差異依然明顯,其中文化旅游和生態旅游投資規模占比均超過了20%,而醫療健康旅游、體育旅游、海洋旅游以及低空旅游等占投資總額的比重均低于5%。
2、政策性引導投資色彩濃厚,對政府性基金依賴較強
長期以來,我國旅游業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換言之,政府出臺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于吸引不同旅游投資主體積極參與當地旅游投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雖然近些年來市場在引導資金流向上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但是在我國當前分稅制造成地方政府GDP錦標賽競爭的現實背景下,各級地方政府出于穩增長、調結構和助就業的理性考量,均會不同程度上加大對旅游業這一綜合效益顯著的新增長動力源給予各項投融資優惠政策支持,以期使其成為本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相關研究指出,旅游開發投資方式實行的是政府政策引導,政府投資帶動社會資金、外資的資源配置決策方式和資金使用方式。從另一個視角來看,政府引導旅游投資也有其必要性,一般而言,旅游資源豐富地區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為落后,如果沒有政府資金作為引子,市場的不確定將抑制社會投資主體的投資積極性,這就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以政府引導為主的旅游投融資模式的形成也與旅游業融資難密切相關。這就造成了“政策引導、政府主導”的旅游業發展模式并形成了路徑依賴。目前,在政府牽頭帶動下(表現為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快速增長,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旅游產業投資基金規模超過6000億元,當年全國用于支持地方項目建設的旅游發展基金規模達到8.8億元,同比增長8%。與此同時,作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PPP項目也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支持,其中欠發達地區最為明顯。從各省(市、區)情況來看,西部地區旅游PPP項目比重較高,其中云南旅游PPP項目占比達到9.36%,貴州為8.3%。由此來看,政府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仍在當前旅游業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顯然對政府性基金的過度依賴一定程度上也將會對其他融資渠道的拓展造成抑制效應,不利于社會資本基于旅游市場信息而自主選擇信貸方向和投資規模。
3、旅游產業間接融資難和直接融資發展不充分并存
一直以來,我國的融資渠道以間接融資為主,在間接融資的要求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避免道德風險,通常將債務主體是否擁有抵押質押擔保物成為授信的重要依據,但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企業本身并不用于待開發對象的所有權,在經營權或使用權無法質押或抵押的情況下,就只能依賴自有資金進行投資。根據我國固定資產投資2016年統計數據,當年我國住宿和餐飲業融資資金來源構成中,自籌資金占比達到87.85%,而國內貸款部分占比僅為6.6%,融資規模為373億元左右,利用外資的比重更低,不足0.32%。相比于間接融資,通過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籌集的資金規模為1.06億元(表2)。從直接融資情況看,2016年旅游企業的企業債、公司債等直接融資規模僅為350億元,占全社會企業債、公司債融資金額的1.1%,占旅游業當年社會實際完成投資總額的2.7%,由此可見,旅游直接融資發展并不充分。整體來看,無論是間接融資還是直接融資,均已無法滿足當下旅游業日益增長的投資資金需求,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和加快金融產品創新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大眾旅游時代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自然也是旅游從業主體改善經營績效推動直接融資規模增長的應有之義。
三、旅游業投融資改革創新的政策建議
1、以旅游業發展的系列指導文件為藍本,積極探索政策支持下的投融資創新方式方法
自200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以來,我國在政策層面圍繞著旅游業發展已陸續出臺多個綜合性與專業性的指導文件,其中大多數文件均在不程度上涉及到支持旅游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持手段,其中一些相關政策指引具有明顯的突破性和創新性,對旅游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或融資渠道拓展起到了積極的方向指引作用。如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鼓勵旅游企業開展直接融資,并就可行的融資范圍和方式方法進行了明晰規定,《意見》提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游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游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基于當前間接融資需要抵(質)押要求,對旅游業可以嘗試的抵(質)押標的物進行了“擴圍”,提出要“積極發展旅游投資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推進旅游項目產權與經營權交易平臺建設,積極引導預期收益好、品牌認可度高的旅游企業探索通過相關收費權、經營權抵(質)押等方式融資籌資”。由此來看,政策文件不僅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企業債、公司債等直接融資渠道,而且對于如何加快資產證券化和推進收費權、經營權抵質押等融資渠道拓展也給予大力支持。此外,《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增長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游企業”,顯然這將為積極發展旅游產業而面臨資金不足的窮困偏遠地區解決資金籌措困難提供有益思路,有利于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加快資源所在地的旅游業開發進程。有理由相信,當前已出臺的政策文件將極大的促進旅游業投融資改革進程,有助于信貸金融機構進一步創新和豐富旅游信貸產品,滿足不同資金需求主體的融資需求。
2、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為目標,積極發揮市場和政府在旅游投融資改革中的作用
旅游產業要發展,投資是關鍵,融資是剛需。近幾年來,旅游業投資增速年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17年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這就意味著要維持高達萬億并將持續增長的投資規模迫切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渠道,迫切需要適合旅游業不同資金需求主體的金融服務創新。
可以說,只有加強對旅游投融資的引導,抓好投融資改革這一基礎性和戰略性任務,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得以扎實深入推進,旨在推動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才能更好的釋放制度紅利。
客觀而言,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旅游既涉及到“食住行游購娛”基礎要素環節,又關系到傳統和新興旅游業態,加之全生命周期視角下旅游業發展又可以分為從開發建設到目的地形象塑造等不同階段,這就造成不同業態、不同要素、不同階段對投融資需求的差異化,而要實現全域旅游的發展,必須要創新投融資機制,投融資改革需要在資金籌措渠道、融資渠道暢通、投融資主體建設、融資模式創新等方面深入推進。
如果說投資規模增長和旅游綜合產業特點均需要加快投融資改革,那么如何推進以及如何更好推進旅游投融資改革就成為關鍵所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旅游投融資改革的關鍵依然是如何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
一方面,要積極發揮市場在旅游投融資機制創新中的作用,促進信貸資源或社會資金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則進行優化配置。與此同時,資金需求方要通過經營努力和提質增效來達到贏取市場資金流入的條件,并基于成本最小化選擇合適的融資模式(內源性融資或外源性融資,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在旅游業發展進程中的職能定位,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旅游投融資中的作用。旅游業作為由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的產業,在發展的初期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2016年旅游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29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44%的強勁發展勢頭下,政府需要重新定位在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對于商業性比較強的項目或市場化程度相對高的企業主體對資金的需求,政府要切實尊重市場作用的發揮,通過提供投融資平臺來促進而不是干預信貸雙方債權債務雙方關系的實質達成,否則在我國行政干預造成金融抑制的體制機制背景下,政府的過分主導將會扭曲社會資金的流向、降低信貸資金的效率。自然在涉及到市場化水平不高、經營規模較小的小微型旅游企業主體的融資需求,政府要給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與此同時,隨著旅游產業綜合效益的顯現,旅游業也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公益和社會屬性,旅游產業扶貧、鄉村旅游、文化旅游以及全域旅游新理念下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均離不開政府作用的發揮,為滿足發展所需資金要求,政府應該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設立專項產業發展基金,并積極探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例如,山東省不僅設置了鄉村旅游發展基金,還成立了山東齊魯文化發展基金和山東海濱旅游發展基金。
3、警惕旅游投資風口下的潮涌現象,積極實施并完善分類區別化的授信服務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旅游業在一系列政策紅利的帶動下迎來了大發展契機,投資熱點不斷涌現,加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將極大釋放旅游需求,市場普遍對旅游發展前景充滿樂觀預期。在此背景下,旅游迎來了投資風口,各種資金資本紛紛進入旅游業,旅游投資潮涌現象越發凸顯。
從旅游投資類別來看,目前既有在線旅游類投資領域,又有出境旅游、旅游科技、非標準住宿、B2B旅游、共享單車和在線租車等類別。投資熱點不斷的同時自然也會刺激市場的投機行為,龐氏騙局隨其而至。
相關數據顯示,作為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上市/掛牌公司的融資額在2016年達到517億元,而投資額僅為290億元,投融資之間巨大的差額不得不令人擔憂旅游產業真實投資狀況。基于此,旅游投融資主體要對旅游投資項目、投入熱點業態進行甄選和綜合比較,嚴禁為各種巧借旅游概念而無實際內容的虛假項目提供融資支持,要加大對惡意騙貸的市場主體給予不良信用記錄,提升融資難度。與此同時,在投資熱點趨于集中的背景下,信貸主體要保持審慎態度,事后來看共享單車陷入經營危機已給予事前授信足夠警示。堅守風險底線和選擇信用可期的市場主體也是現有旅游業發展政策意見所大力主導的。例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旅游企業的信貸支持。”自然守住不發生信貸風險不是實施“一刀切”的授信政策,對于可期的投資項目和可信的投資主體所需的正常信貸需求要給予積極支持,可以說,旅游投融資改革的初衷就是要為有效投資提供所需的融資服務。
*本文來源: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作者:夏杰長,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研究員、齊飛,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閑與旅游學院,原標題:《我國旅游業投融資的現狀、問題與改革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