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召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會議提出:各地要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著力推進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對外和對港澳臺交流融合,要尊重規律、因地制宜、穩中求進、鼓勵創新。
按照慣例各省的文化和旅游會議也相繼召開,關注各地會議信息,尤其是新的一年關于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的工作安排,大體上可以勾勒出2019年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思路,可以說有不謀而合,有另辟蹊徑,有舉重若輕,因公開信息詳細簡略不一,權且挑出部分省份帶有融合色彩的工作羅列議論一下。
1、云南。
“2019年云南省一方面要抓好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圍繞重點領域開展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研究,找準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研究制定全省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另一方面,要抓好融合發展的示范引領,在總結我省成功經驗、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文化資源富集、旅游要素集聚、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先行先試,啟動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試點工作,實施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創意提升7臺旅游演藝節目,組織20個旅游熱點地區群眾夜間文藝演出活動,推進6個文化與旅游融合示范項目建設發展。”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策略是規劃先行,試點先行,未來國內的研究機構、規劃機構要忙乎一陣子了,尤其是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評定規范標準之類的研究。
亮點是“組織20個旅游熱點地區群眾夜間文藝演出活動”,是突破目的地夜間活動的好辦法,畢竟限于投資、場地等因素,不是所有目的地都能搞大型旅游演藝,利用目的地群眾文藝演出資源,可以突出目的地地方文化特色,增加目的地吸引力。
2、黑龍江。
“加快“龍江文旅云”平臺建設,實現全省文化和旅游服務“一張網”。”
“2019年,我省將優化文化旅游志愿服務機制,各地要引導文化志愿服務團隊進景區,為景區增加文化內涵、營造文化氛圍。”
“統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紅色旅游發展,打造中國共產黨東北斗爭史、“重走抗聯路”紅色旅游線路,讓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積極推動非遺進景區、非遺旅游商品開發和非遺小鎮建設,將非遺融入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各環節,為旅游發展注入更優質、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容。”
黑龍江省的融合是見諸具體措施,首先是實現全省文化和旅游服務“一張網”,這也是許多省份提出的融合措施,估計個別地方理解為只是把旅游信息和文化信息“擱”在一起,而其中面向異地游客和本地居民的信息組織傳播、公共服務和商務平臺的關系處理、各級行政區域信息的交互協同等問題個個都是硬骨頭,如此新瓶裝舊酒已是好的結果,甚至有可能“新瓶子”都沒有,只是“瓶子”上換個標簽。
從“紅色旅游”和“非遺保護利用”下手,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找準最大公約數和先易后難原則的體現。
而引導文化志愿服務團隊進景區是新穎思路,只是“志愿”的特點還是讓人心里有點打鼓,恐怕還得處理好利益關系。
3、浙江。
“深入推進全域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在現有的旅游產品中植入文化元素,發揮文化統領作用;現有文化資源盡可能地轉變成旅游產品;新的文旅資源開發要在研究文化、梳理文脈的基礎上,按文旅融合的思路去規劃建設。”
“試行省市縣共同籌設1000億規模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
“抓好四條詩路重大文物保護展示項目和千萬級核心景區建設,建設是個區域文化高地、百個特色文化明珠。”
“著力開發高質量的動漫、網絡音樂、數字藝術等新型文化產品,謀劃與景區景點相吻合的舞臺藝術精品。”
“啟動良渚等國家文化公園創建前期工作。”
浙江省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是“詩畫浙江”,各省文化和旅游融合未來遇到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協調融合目的地品牌形象和文化品牌形象,浙江提出全面推進‘文化浙江’‘詩畫浙江’建設,看起來還是有點小別扭。
以唐詩等詩歌文化特征打造跨區域目的地旅游產品,是浙江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特點,所謂“四條詩路”是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唐詩之路、甌江山水詩之路和大運河文化帶,文物保護展示和景區建設相結合,所謂詩和遠方結合最形象的工程。
文化和旅游部提出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打造長城、大運河、長征三個主題的國家文化公園,浙江捎帶腳提出了本省特色的良渚國家文化公園創建,未來國家文化公園炙手可熱。
4、河南。
“關鍵在于創新、創意,這是文旅融合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創新、創意,打造出新的文旅產品,才能體現出文旅融合,打造不出好的產品,嚴格來說就沒有真正的文旅融合。”
“找準文旅結合點,推動文化創意、文化活動、演藝精品、文化體驗、專家學者進景區,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一期、只有河南?戲之國、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游示范區、《黃帝千古情》演藝、陳家溝《印象太極》演出等文旅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同時,抓好項目包裝推介,引入戰略投資,提升紅色旅游的發展品位。”
“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探索省級大遺址公園建設;繼續推進大運河(河南段)文化帶建設,支持洛陽等地大運河博物館建設;研究規劃中原地區博物館體系,打造華夏文明核心區展示平臺。建成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施隋唐洛陽城、宋都古城等一批保護利用項目。推進中原考古博物院建設以及河南博物院維修改造提升工作”
“將組織對100名高端文化創意人才進行培訓和實操,組織開展各地市城市文化禮品創意大賽,通過大賽推出200種優秀文創產品,打造河南文創品牌。”
河南提出文旅融合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意,而推動各類文化資源進入景區,這方面恐怕不能簡單理解為供需關系,理解為文化供給對應旅游需求,而是深層的機制模式甚至是體制問題,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能融則融。
結合本省特點,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和博物館的建設是河南文旅融合亮點。而未來涉及到博物館以及考古遺址公園的目的地旅游產品組織和宣傳營銷會成為短板,央視的《國家寶藏》也是博物館旅游營銷節目,僅是開了個頭。
在融合大背景下,2019年國內各地文創大賽會如火如荼,模式創新是關鍵,各類文創機構要忙乎忙乎了。
5、湖南。
"一是規劃引領。按照“十三五”規劃,著手研究制定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籌備召開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大會,積極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
二是項目帶動。突出以實施藝術創作精品工程、文旅人才培養工程和構建現代公共文旅服務體系、現代文旅資源保護利用體系、現代文旅產業創新體系、現代文旅市場管理體系、現代文旅傳播推廣體系為主抓手,推動湖南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今年重點抓好十大文旅融合區域、十大文旅融合活動、十大文旅融合項目。
三是品牌塑造。主打“文化湖南·錦繡瀟湘”這一品牌,做好整合、融合、結合文章,在增強品牌內涵上下功夫。強化品牌的整體包裝、系統策劃和集中推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避免“散小亂”“各自為政”現象,集中力量多渠道展示湖南新形象。今年將辦好“錦繡瀟湘”走進“一帶一路”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湖南國際文化旅游節、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暨裝備展等重大文旅活動,建好“文化湖南·錦繡瀟湘”服務云,打造智慧文旅。
四是為民惠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重心下移,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推出更多滿足群眾需求的文化和旅游產品。推動標準化均等化建設,著力解決文化和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下真功夫補短板、強弱項,面向貧困地區實施一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項目,打通文化和旅游服務“最后一公里”。"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禹新榮:牢記融合新使命 展示文旅新氣象
湖南融合思路是將旅游“裝”到文化體系里,一一對應,先形成宏觀融合架構。標志是2019年湖南提出“兩工程五體系”:“突出以實施藝術創作精品工程、文旅人才培養工程和構建現代公共文旅服務體系、現代文旅資源保護利用體系、現代文旅產業創新體系、現代文旅市場管理體系、現代文旅傳播推廣體系為主抓手,推動湖南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而在2018年湖南全省文化局長會議上,提出要大力實施“一個工程五個體系”:“實施文藝創作精品工程,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湖湘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現代文化產業創新體系、現代文化市場發展體系、現代文化傳播推廣體系,努力開創新時代湖南文化工作新局面。”
湖南的融合思路或多或少在其他地區都有體現,都不是天才通才,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以觀其效。
6、山東。
“做好今后山東的文旅融合工作,應找準切入點、發力點和著力點,準確把握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方位,首先得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
一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山東原文化、旅游、文物工作有著良好的工作基礎,探索形成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機構改革后,首先要繼承、鞏固好已有工作優勢,用好已有工作平臺,在此基礎上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創新發展。組建新的文化和旅游部門不是另起爐灶,更不是與過去割裂開來,要認真分析、認真吸收、認真總結,把原有的資源開發好、原有的人才使用好、原有的機制利用好,在繼承中發展,在鞏固中提高。像“好客山東”品牌,高度凝練了山東人的群體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非常貼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要繼承好這樣的好經驗、好品牌,把品牌擦得更亮,同時,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賦予其新的內涵。
二是事業與產業的關系
目前,一種觀點認為文化是事業、旅游是產業,文化與旅游關系不大,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文化和旅游部門要一手抓事業、一手抓產業,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決做到事業與產業不可偏廢、“兩個效益”不可偏廢,堅決防止以一種效益取代另一種效益的傾向。工作中,要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事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推動事業與產業同頻共振,統籌運用政府和市場兩個手段、公益性單位和經營性單位兩類主體、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本兩種資源,積極探索事業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三是繁榮與監管的關系
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監管是文化和旅游部門的重要職責。管好的目的在于發展;發展的條件有賴于管好。必須把兩者統籌起來,一方面,要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為市場繁榮提供堅強保障;另一方面,要著眼于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推動監管理念創新、方式創新、手段創新,營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
四是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精準把握群眾需求和市場需求,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和旅游部門提高貢獻度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形勢下,人們對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呈現大眾化、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我們的工作要著眼于需求變化,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不斷提供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要堅決防止片面追求規模、速度的做法,著力在提高質量、提升效能上做文章、下功夫。
為推動山東文化和旅游工作在整個面上融合互動,有效推進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初步考慮從六個方面率先發力:
一是評定十強文化旅游企業
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的關鍵在企業主體。山東將借鑒“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等評定經驗,研究制定評定標準,推出“山東10強文化旅游企業”,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同時,要求各市加強發展引導,使企業在發展定位、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推廣等各個環節貫穿融合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文化產品的旅游轉化和旅游產品的文化衍生,形成產品、產業融合的內生動力。
二是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試點
緊扣融合發展新要求,以縣區為單位,選擇文化、文物、旅游等資源密集區,優先開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試點探索,制定出臺《山東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評定標準》,推出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
三是打造旅游演藝項目
旅游演藝是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佳結合點之一,也是山東的薄弱環節。我們將推動各市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資源,創作推出一批旅游實景演藝,推動文化演藝進景區。要豐富夜游產品,為游客打造“白天觀景,夜晚看劇”的全天候旅游體驗。
四是開發文創產品
依托山東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資源,研發制作一批融入山東地方標志性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實現文化創意和旅游資源的有效嫁接,使具有地域標志性文化符號的紀念品成為游客“必購品”,成為省際、國際友好往來,民間文化交流的“必需品”。
五是建設智慧文旅平臺
推進“文化+互聯網”“旅游+互聯網”,通過虛擬旅游、場景再現等數字化手段,讓文化說好“旅游話”,讓旅游表達“有文化”。盡快整合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植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積極打造文化和旅游大數據平臺。進一步完善文化統計和旅游統計體系,提升統計數字完整性、準確性和權威性。
六是提升假日旅游體驗
目前,山東的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停車難、入園難、如廁難等問題依然突出。未來山東將以問題為導向,強化節假日期間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彈性供給,有效整合交通、商業、城建、氣象等領域的資源,形成多點支撐的旅游保障體系,努力提升廣大游客的體驗度和舒適度。”
古人認為,豹子剛生來的時候,是普通甚至有點丑陋的動物,可在慢慢長大成年以后,變得矯健而美麗,由此認為君子的成長蛻變過程也是一樣的。這就是成語“君子豹變”的含義,語出《易經》:“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
文旅融合,有如豹變,有如革面。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韋陀一杵”(ID:cn12301),作者:閆向軍,執惠專家作者,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市場處處長,原標題:《豹變——風起青萍言談之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