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夜生活的豐富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現代化和活力指數。與此同時,夜間經濟還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極大緩解了城市的就業壓力,因此夜間經濟正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城市的重視。
夜間經濟(night-time economy)是源自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概念,是指發生在當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為消費主體,以第三產業,如:休閑、旅游觀光、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
近年來,我國各地紛紛推出相關政策,推動夜間經濟繁榮發展。今年以來,我國各地“夜經濟”量質齊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中國“夜經濟”亮起
銀聯商務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本地消費者和外來游客夜間消費金額占全天的29.92%,較去年同期擴大4個百分點。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區域18時至次日早6時夜間消費十分活躍,餐飲消費同比增長達51.3%,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同比增長15%以上。
中國旅游研究院聯合美團點評發布數據稱,2018年我國夜間餐飲消費交易額較上年增長47%,高于日間餐飲消費交易額增長率2個百分點。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的資料顯示,東部城市居民夜間消費強于西部,北京與東南沿海省市最為活躍。
根據第一財經發布的一項 “知城-夜生活指數”中,夜間生活指數排名前20名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廣州、北京、成都、重慶、東莞、西安、杭州、佛山、蘇州、武漢、烏魯木齊、昆明、南寧、廈門、南京、長沙、貴陽、鄭州。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副主任鄒統釬等專家認為,“夜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等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國城市夜間經濟多以餐飲、購物等消費為主,企業相關投資、產品和服務供給數量及盈利水平等仍較白天有很大差距,需要政策引導和扶持。
“中經文化產業”經過梳理發現,當前我國“夜經濟”發展呈現一些特點:
一、“夜經濟”的消費主體是年輕人。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消費數據,有1400萬青年晚8時后叫外賣到辦公區;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80后”“90后”在夜間旅游消費中的占比分別達到40.0%、19.8%;銀聯商務的數據顯示,“80后”游客夜間消費最為活躍,消費金額及筆數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
二、“夜經濟”的消費時空和內容都在延展。業界認為,我國夜間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起步,目前已由早期的燈光夜市發展為包括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上海浦江游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朝輝說,過去消費者夜游黃浦江主要是看風景,現在他們有了更多需求,如選項豐富的美食、精致的伴手禮、方便的服務設施及友好的服務人員,以及一些演出或慶典活動等。居民消費升級倒逼企業加強創新。
三、一些城市的“夜經濟”呈現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自去年8月正式開放以來,新疆國際大巴扎夜市迅速成為全疆人氣最旺“深夜食堂”。民族風情的餐飲、手工藝品和建筑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首月日均客流量便突破20萬人次。成都“夜經濟”主打“休閑牌”;南京將豐富的夜間活動與“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相結合,形成夜間旅游“金字招牌”;廣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間餐飲;哈爾濱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項目,引爆冬季冰雪旅游夜間消費……
各地出臺政策 掘金“夜經濟”
近日,上海推出了《關于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圍繞打造“國際范”“上海味”“時尚潮”夜生活集聚區的目標,推動上海“晚7點至次日6點”夜間經濟的繁榮發展,其中“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夜間經濟發展協調機制”被列為第一條。
其實,早在2017年上海就啟動“打造具有國際消費城市特征的夜市模式”建設計劃,推出能體現上海飲食文化、民俗風情且滿足海內外游客多元消費需求的“地標型夜市”,形成特色街模式、餐飲集聚型夜市廣場模式和文體融合型模式三大夜市模式。
北京是最有能力發展夜間經濟的城市之一。2018年北京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而國際公認的發達國家人均GDP門檻是2萬美元,這也意味著,北京人均GDP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另外,北京在夜間生活豐富度方面,如酒吧、夜店、24小時書店、24小時便利店及其他演出市場,都有不俗的成績。
北京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已經提出“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如支持建設24小時便利店,深入推進“深夜食堂”發展。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表示,北京會在今年研究出臺繁榮夜間經濟的相關政策,以滿足市民生活需求。
此外,天津、南京、西安、成都、濟南、鄭州、青島等諸多城市都已經從政府層面強調,要在“夜經濟”上下功夫。
我國發展“夜經濟”還存在哪些短板?
相較于消費者的旺盛需求,我國“夜經濟”發展還存在優質供給不足、城市配套不夠等短板。如何更好激活城市“夜經濟”,讓城市“夜活力”釋放出更多增長動力,仍待破題。
一、優質供給不足,夜間消費“菜單”待豐富
2019年春節期間,西安“大唐不夜城”、重慶兩江夜游、西雙版納“瀾滄江湄公河之夜”等夜間體驗項目火爆;今年元宵節,故宮首次開放“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門票一開售便“秒光”……
夜游項目的火爆,一方面折射出現代人對夜間消費的剛需,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目前夜間消費項目還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以旅游為例,中國旅游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近八成旅游企業夜游產品投資規模不足20%;參與調研的657家旅游企業中,72.99%的旅游企業提供的夜游產品品類在30%以下,79.24%的旅游企業夜游產品收入不足30%,夜游產品供給在數量和質量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二、存在同質化現象,“夜經濟”配套服務不足
除少數城市外,目前很多城市發展“夜經濟”尚不能形成品牌特色,存在內容同質化現象。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發展“夜經濟”,應充分挖掘本地夜間休閑資源、場所和項目,結合自身文化特點,打造休閑娛樂項目,如蘇州評彈文化、天津相聲文化等,都是當地發展“夜經濟”可充分結合的優勢資源。
中國旅游研究院的調查顯示,限制游客夜間體驗的因素中,受訪者擔心安全問題占比49.4%,夜間交通不便占比25.8%。
漢光百貨董事長王小雨認為,“夜經濟”配套服務還遠遠不足。一方面要延長公共交通運營時間,保障消費者夜間出行,另一方面,針對餐飲等行業垃圾清運的時間也要適當延長。
三、考驗城市管理,規劃要先行
大城市夜間消費人、車流量都比較大,能否保證充足的停車位?部分城市公交、地鐵停運時間較早,如何解決夜間出行便捷化問題?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如何避免光污染、噪音擾民?發展“夜經濟”,考驗著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城市發展“夜經濟”,需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提升配套服務,創造便利的產業環境。對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要加強監管,為產業良性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
為發展夜間經濟,一些城市正在規劃先行,先行先試。
例如,上海鼓勵各區建立“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編制夜生活集聚區發展規劃,打造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試點在部分區域增加夜間停車位、出租車候客點、夜班公交線路;北京市政府提出,將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天津提出,在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個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晚20至24時放寬相關擺賣管制等……
倫敦“夜經濟”為什么紅火 ?
在英國倫敦,夜間經濟被稱為第五大產業,可以提供130萬個工作崗位,每年營收高達660億英鎊。其成熟的運營模式和巨大的商業潛能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夜生活,也為英國創造了復興城市、增長經濟的多元化新引擎。
英國于1995年正式將發展夜間經濟納入城市發展戰略,2004到2016年間,僅倫敦就創造了逾10萬個新的夜間工作崗位,涵蓋了1/8的工作崗位。2017年夜間經濟占全英國GDP的6%,同年倫敦市的夜間經濟收入達263億英鎊,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億英鎊。
倫敦的夜間經濟主要由酒吧、飯店、音樂廳、劇院等組成。在一篇題為《為何倫敦的“夜間經濟”無價》的文章中,有學者提出了倫敦夜間經濟和其城市文化氛圍的密切關聯。
遍布大街小巷的酒吧、俱樂部是這座注重“酒吧文化”的城市發展夜間經濟的主力軍。在倫敦,酒吧是英國人民結束一天忙碌工作后的首選。“酒吧文化”提供的暢所欲言、結交朋友的機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創造了輕松無負擔的氛圍,使英國人不惜花費更高的附加服務費也要在酒吧消費。
城市夜間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漫長的文化傳承上的。倫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不勝枚舉,近年來,也逐漸向公眾開放夜間展覽。據英國媒體報道,倫敦正在籌建英國首個真正24小時不打烊的博物館。如今英國已有不少博物館實現晚間開放,每周五延長開放時間到22時。每年的10月25-27日為一年一度的“博物館之夜”,倫敦大小博物館會推出不同類型的晚間活動,以展覽、講座、對話的形式一展文化魅力。
許多經典的“博物館之夜”活動都為倫敦的夜生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著名電影《博物館奇妙夜》就是基于大英博物館夜晚時的情景進行想象創作的。倫敦博物館館長莎倫·阿門特說道,打造夜間博物館旨在刺激夜間經濟增長,融入當地文化,“博物館嘗試要和倫敦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一樣,變得更加開放”。
為了能夠為當地居民打造更安全的夜生活,倫敦市政府還特意成立了夜間經濟活動委員會,并專門留出一個公務員崗位招聘一位夜間主管。該崗位要求應聘人深諳英國夜間經濟。據悉,這位“夜間主管”年薪3.5萬英鎊,每周只需工作兩天半,旨在“捍衛倫敦夜間文化價值,推動倫敦夜間經濟發展和多樣化”。
此外,倫敦市政府實施了地鐵通宵運營計劃,為夜間經濟消費者和從業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保障。自2016年,倫敦政府在兩年的籌備后終于實現了通宵地鐵運營,倫敦的幾條地鐵主干線包括中央線、朱比利線、維多利亞線都在周五、周六兩天開通24小時運營。目前倫敦的11條地鐵線路中有5條已實現周末通宵運營。此舉不僅方便了民眾,也為發展夜間經濟,“向世界發出倫敦進一步開放的信號”。據報道,通宵地鐵計劃每年能為倫敦經濟帶來7700萬英鎊收益。
倫敦的夜間經濟發展汲取了城市特色文化的優勢,開發了多樣的商業模式,又有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建設,已高居全球夜生活榜單。夜間經濟已成為全球化大城市推動經濟復興,展現文化底蘊的新亮點。中國較為發達的夜間消費市場如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都相繼推出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政策。通過發掘城市文化內核,平衡安全與多元化的需求,城市夜間經濟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人們對于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經濟需求。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經文化產業”(ID:cewenhua),原標題:《中國“夜經濟”亮起來 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