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考驗著中國,也在考驗著各個產業。文旅產業被認為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政府部門正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推動文旅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包括利用金融手段。如何看待疫情之下金融支持文旅產業發展的問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撰文,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看法。金巍認為,支持文旅產業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如何走出困境,政府和金融機構需要有打持久戰、拉鋸戰、攻堅戰的準備。
金巍 現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員,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關村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經濟學、文化金融、產業金融、金融科技研究等。
2016以來,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金融發展進入規范與創新平衡發展時期。受大環境影響,文旅產業資本市場一度處于低谷,實際上這一領域尚未走出“凜冬”季節。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經濟正在形成巨大沖擊,文旅產業(本文“文旅產業”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又首當其沖,可謂凜冬未盡,雪上加霜。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在保持整體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的同時,對文旅產業等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也有特別的關注。
目前,已經有浙江、江西、北京等多地出臺政策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其中有三十多個省市及地市各級政府部門專門出臺政策應對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沖擊,這是比較罕見的。
當前推出的手段不可謂不全面,其中財政稅收手段、金融手段是最重要的內容。
很多措施都包含了減稅、減費的措施,要求金融機構的內容主要是要降低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包括降低貸款利率,不抽貸、斷貸、壓貸,貸款展期,給與一定額度的其他續貸,無還本續貸,降低融資擔保成本、免除相關手續費等。
另外政府對企業的運營及管理成本也給予了關注,要求降低、減免房租,降低用電成本等。應該說,很多措施使接地氣的,是關照了微觀主體的基本訴求的。
關于如何認識金融支持文旅產業,積極應對疫情,進一步促進產業持續而健康發展,有如下幾點思考。
第一, 文旅產業影響程度仍未明朗,應有打硬仗的準備。
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478億元,兩者合計占GDP的比重達8.99%。
全國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210.3萬個,從業人員有2055.8萬人,企業眾多,從業人員規模巨大。
同時,這兩個產業的中小微企業比例較大,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領域。顯然,中小微企業抗沖擊能力差,而一旦這個群體受到致命的打擊,我國的就業、民生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應該說,文化和旅游產業最困難的時期還沒有到,可能要到四月份才會明朗。如果四月份還有很多文旅企業無法正常經營,將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產業傷害。
支持文旅產業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如何走出困境,政府和金融機構需要有打持久戰、拉鋸戰、攻堅戰的準備。
第二, 抓住文化企業和旅游企業的特點,對癥下藥。
文化旅游行業內部分業業態差異較大,經營管理上有較大差別。金融機構在服務時應重點考慮企業的經營模式、財務特點、資產特點、人力資源結構等因素,分門別類,有針對性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如文化內容型的企業多為以項目制為中心的中小微企業,包括電影電視制作、戲劇創作及演出、實景演出等,這些企業可能項目剛剛上馬,成本已經開始產生,如貸款,但因為疫情停工后將無限期等待,甚至項目下馬。
類似的還有會展服務企業,以項目聚集人力資源。對于這類企業,應結合已經立項的具體項目進行評估,予以專門的關注。
電影院線、景區依靠門票收入形成現金流,已經實施的與現金流相關的抵押、證券化等金融方案需要重新評估并予以補救。
第三, 成本分擔,責任共擔,共度難關。
由于疫情的影響,很多中小文化企業和旅游企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活下來,通過降成本,包括資金使用成本和運營管理成本等,是可以取得效果的。
應該說,很多措施使接地氣的,是關照了微觀主體的基本訴求的。這次疫情對文旅產業的影響較大,形成的經濟壓力也很大,不是某個政府部門、經濟部門或市場主體能夠獨立承擔的。
所以,出臺金融支持應對疫情的相關政策,應建立在政府、金融機構、文旅企業、員工多方主體共同承擔的原則上。
企業應能夠制定較好的自救方案,能夠挖掘企業自身潛力,員工也應具有承擔部分收入損失的基本擔當,這是金融支持文旅企業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之一。
第四, 尊重市場規則,尊重市場主體權利。
疫情影響巨大,正在檢驗市場能力、企業的能力和產業的能力。在一定的外力扶助下,市場主體應能夠激發生存欲望,應相信市場有自我修復能力。
政府應仍將重點放在制度環境的構建上,金融機構把重點放在清理積案、提高效率、應辦快辦上,企業具體怎么干,怎么自救,政府和金融機構都不應越俎代庖。金融機構不應過度使用金融工具。
信貸機構對文化和旅游企業的支持,首先要做到的是“不雪上加霜”,如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在商業領域不應過度降低風險管理要求,防止擔保等方面產生衍生風險。
公共危機事件中,市場主體既有義務,也有權利。不應過度干預商業金融機構的市場行為,強制商業金融機構承擔過重的公共救濟責任。可以在規則之后進行免責或救濟,但不應破壞市場規則,不能要求市場主體以支持企業的名義先行放棄市場規則。
第五,著眼中長期目標,釋放活力,調整結構,促進改革。
疫情沖擊之下,活下來是最現實的需要。但對金融來說,還需要著眼未來,需要在結合激發市場活力、調整產業結構等目標開辟第二戰線,為疫情之后的產業金融服務做準備。
一是以恢復市場創新活力為目標,制定文化產業金融及旅游產業金融服務創新方案,對已經基本消除風險隱患的新金融模式松綁,給新金融活動更多空間。
二是應結合區域特點,將金融解決方案的重點放在產業調結構方面。未來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產業結構問題,重要方向是要促進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生存能力。
三是應結合金融市場改革,提升直接融資比例目標,加快資本市場改革。結合注冊制改革,加快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和在新三板掛牌。
四是結合防風險目標,加速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建立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如要提高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信用貸款比例,就應著手以金融科技推動建立具有長期效應的行業信用管理體系。
在近五六個月時間內,這些問題應與渡過難關的短期目標一并考慮,否則疫情過后可能重新回到原點。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經文化產業”(ID:cewenhua),作者:金巍,原標題:《疫情之下 金融如何支持文旅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