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世界各地幾乎每年都要經歷不同的災害,有嚴重的也有不嚴重的。但是,每次災害過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人們都會到這里故地重游。
驀然回首,仿佛還在昨天。武漢,這座美麗的城市,曾經聚集過全世界目光的城市,此刻正面臨著一場最大的劫難。看不見硝煙、看不到對手,病毒就這樣無情地蔓延開來,持續至今......
其實,世界各地幾乎每年都要經歷不同的災害,有嚴重的也有不嚴重的。但是,每次災害過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人們都會到這里故地重游,以下為一些世界上經歷災難后恢復成為旅游勝地的案例,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劫后重生的。
西非埃博拉疫情
2014年2月西非爆發大規模埃博拉病毒疫情,先后波及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美國、西班牙、馬里八國,并首次超出偏遠的叢林村莊,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截至2014年12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埃博拉疫情報告稱,疫情波及區累計出現埃博拉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290例,其中6128人死亡。
這場疫情使得整個非洲旅游業受到重創,對疫區最嚴重的三國(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造成約16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由于埃博拉疫情肆虐時間長達一年,世界各國旅行者對于非洲大陸,尤其是東非三國的衛生安全尤為擔心。為了增強各國旅游者的信心,重塑非洲大陸的形象,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幾內亞政府建立了專門的網站以向世界各國的網民展示災后非洲的形象,解除關注者們的擔憂。
而東非三國在疫情的影響下其經濟也受到嚴重打擊。在政府資金吃緊的情況下,東非三國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借助外國投資者的力量重建國內的基礎設施,促進旅游配套產業的發展,災后外資酒店、旅游社的數量大大增長。
事實上,埃博拉疫情不但影響到了東非三國,還波及到了整個非洲大陸,肯尼亞、坦桑尼亞、南非等國的旅游行業平均2014年平均下降了40%。為此,整個歐洲大陸聯合起來,推出一系列對外國人的優惠、便利政策,包括簡化簽證手續,制定跨國旅行線路等,將一個具有活力、安全健康的非洲新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
如今,非洲之旅越來越受歡迎,2017年,僅中國游客旅非就高達79.78萬人次。據世界旅游組織(UNWTO)2019年發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顯示,非洲的國際到訪游客人數增幅4%。
英國伊亞姆黑死病
伊亞姆坐落在英國中部德比郡的山谷內,位于曼徹斯特東南側大約35英里。居民大都是開采鉛礦的礦工,開采出來的鉛供應英國南北的需求。因此,英格蘭政府就把連接南北的交通補給點設在了伊亞姆村,它成了英國南北商人的必經之路。據歷史學家估計,村子里當時的居民在350到800人之間,多少年來他們一直平靜地生活在那里,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直到那一天,1665年之夏,一切都被改變了。
黑死病傳播到了伊亞姆。從1665年9月至12月12日之間,有42名村民死亡,到1666年春天,許多村民要逃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擔任這一教區的牧師威廉·蒙佩森說:“走的話未必能活,誰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上溫疫;但不走的話就會死,哪怕沒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但我們愿意試一試,因為善良需要傳遞下去,后人們要記住善良。”
正是這樣的愛打動了人心。當地居民都像牧師一樣,無私地把自己隔離起來。在距離村莊大約半英里的地方,村民們用石頭壘起了一圈圍墻。他們并在上帝面前立誓,寧死也絕不跨過這道墻。就這樣,260多位伊亞姆人死在了墻內,只留下了一塊塊墓碑。他們的自我犧牲,阻擋住了鼠疫蔓延到英國全國,使成千上萬的英國北方人免于黑死病的滅頂之災。
三百多年過去了,小村依然保留,那堵墻的遺跡還在,那些墓碑還在,而牧師的那番話也被刻在伊亞姆村中央空地的紀念碑上,每一塊石頭都在訴說著信仰、盼望和愛。這里還建造了一個以黑死病為主題的博物館,同時,地方教堂還保留了一份名單,上面紀錄了當時無私罹難的村民名單。
亞姆村被當英國北部居民當成圣地,新婚夫婦還會把婚禮放在這個曾經被瘟疫肆虐的地方舉辦。雖說現在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并不多,但知道的人都會特地趕來看一眼,也會追著村民們要買他們私人家的羊奶、蔬菜水果,為的就是表達一點心意,以及對善良的尊敬。
如今,這座阻擋過瘟疫的村莊已經成為謝菲爾德和曼徹斯特地區的礦業重鎮。圍繞在村外的隔離墻仍然驕傲地佇立著,幾個世紀以來,孩子們把手指戳到圍墻的石孔里,石孔的內壁因而變得十分光滑,游客們為紀念黑死病受害者而往石孔里投入的銀幣,依然閃閃發光。
日本神戶大地震
神戶港位于日本兵庫縣蘆屋川河口西岸,瀕臨大阪灣西北側,是日本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也是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之一。發生于1995 年 1 月 17 日的一場規模為里氏7.3級的上下震動型地震,對神戶及周邊地區造成了嚴重傷害,超過 6500 人喪生,作為國際海運貨物大集散地的神戶港也全面陷入癱瘓,直接經濟損失達 2000 億美元。
震后,神戶市編制了旨在帶動城市復興的《神戶震后重建規劃》,以“共生社會”為基本理念,建立了三個恢復目標和五個政策體系,其中“以促進吸引游客為導向”的產業振興,旨在進行“創造性的恢復”。
規劃還以“重建可愛而美麗的家園”為主旨,在建設安全、活力、吸引力和增添活力等目標框架下,采取了以再分區(rezoning)為主要途徑的空間區劃方法,劃定了重點重建區并明確了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權責。
在土地政策方面,采用了尊重原先地塊價值的土地邊界,適當整理和再開發等手段,提升了規劃后新地塊的交通可達性和開敞空間的面積。同時,重建規劃還強調對城市整體機能恢復至為關鍵的城市生命線系統的優先恢復,構建了包括城市交通設施、城市日常生活的服務設施以及城市生態設施等安全網絡。
此外,神戶市建立了“we love Kobe復興委員會”,并宣布于夏天即展開“復興周”,以期在城市重建的同時也著力于城市形象與口碑的恢復。
神戶在經歷了旅游業恢復的社會基礎設施的恢復→旅游基礎設施的恢復→景點的恢復→街道和風景的恢復→形象與口碑的恢復等幾個階段之后,如今的神戶已經煥然一新。
在地震中的重生也讓神戶這座城市具有了充分應對突發事件能力。2009年,當神戶確診了日本第一例H1N1流感病例之后,神戶的游客數量明顯減少。然而,神戶市根據病毒的弱毒性的特征,率先發布了感染防止對策以及安全宣言,并保持對市內的觀光事業者提供信息與情報。
除了給社會福祉設施充足的補助之外,還給民間事業者擴充了金融支持和雇傭維持政策。通過大眾傳媒傳遞了關于疫情的信息之外,還通過觀光設施免費、延期節慶活動、民間觀光活動助成、新聞報道以及研學團體的補助等具體措施,及維護了社會與業界的穩定,又使得觀光人數在數月之內得到了明顯的恢復,并且之后的各項數據表明其游客數量明顯多于前一年。
美國新奧爾良颶風
新奧爾良市是美國南部城市,瀕臨墨西哥灣,是路易斯安那州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以爵士樂和法國殖民地文化聞名。全市面積近95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50萬,大新奧爾良區人口118萬。
1718年,法國人建設了新奧爾良市。當時的北美商業貿易大多沿著密西西比河移動,而新奧爾良就是起點或終點。隨著移民規模的擴大,人們不希望低地定期被洪水淹沒,于是建起了復雜的大壩系統。最后,新奧爾良成了一個地形呈碗狀下凹,平均海拔在海平面以下,處在密西西比河、龐恰特雷恩湖和墨西哥灣窺伺下的城市。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埋下了洪水和颶風的隱患。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襲擊了新奧爾良。盡管新奧爾良政府提前一天下達了強制撤離命令,但雷電交加的風暴仍然在登陸后造成90%的建筑完全消失。此次颶風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也導致了空前的人道主義災難,數十萬人被困災區。由于交通癱瘓,城市變成“水城”,街道上游弋著鯊魚,殘存的街區充斥著尸體,軍隊接管了原本充滿法國風情的街巷。據統計,颶風卡特里娜造成新奧爾良周邊地區約1000人喪生,經濟損失至少250億美元。
但是,災后新奧爾良市出臺了一系列重建計劃,減小城市規模,將一些低洼地區變成沼澤公園,用數字媒介普及公眾參與災后規劃等。如今,新奧爾良早已經恢復過來,它仍然是美國最迷人的城市之一。很多爵士俱樂部和法國區在災難中保留了下來,而著名的新奧爾良狂歡節依然是世界上最盛大的節日之一。除了一些遭到嚴重破壞的街道外,游客已經很難在這里尋覓到災害的蹤跡。
卡特里娜曾對鐵軌造成幾處嚴重損傷,Carrollton線不得不全部修繕更新。但電車本身幸存下來,并被納入美國國家史跡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如今成為新奧爾良旅游打卡名單里最受歡迎的一項體驗。
在卡特里娜颶風以及美國聯邦防洪堤防失敗十周年之際,新奧爾良城中的三個主要藝術場所——新奧爾良美術館、奧格登南方藝術博物館以及當代藝術中心還舉辦了當代藝術家們的展覽。每個展覽都通過其明確獨特的方式和基調來視覺化呈現藝術的作用以及紀念本身的理念。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
1986 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震驚全球。災難發生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所在地附近的居民被迫從核電站周圍1000平方英里的區域撤離。事故發生后的幾個月內,估計有115,000人逃離了受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后來幾年又有220,000人離開家鄉。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普里皮亞季仍然是一個鬼城。盡管切爾諾貝利禁區仍然是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地區之一,但每年仍吸引著數萬游客。
2011年開始,烏克蘭政府就向18歲以上的游客開放了切爾諾貝利隔離區。前來游玩的人多到讓人感到意外,而且游客還在逐年增長,僅2018年一年,就約有72,000人游覽了該地區。越來越多的公司現在提供該地區的旅游服務。甚至還有舒適的酒店可以容納想要過夜的勇敢旅行者。
2019年5月HBO和英國天空電視臺合作拍攝了《切爾諾貝利》,還原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場事故。劇中勇于獻身的英雄們經歷的核輻射痛苦被真實呈現。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這個經歷過“末日”的地方。
臺灣桃米村大地震
1999年,臺灣南投地區發生了“9·21”大地震,全村396戶中的228戶房倒屋塌,本就瀕臨破產的村莊成為一片廢墟。
1999年2月,以推廣社區總體營造,與可持續性發展的觀念與行動為宗旨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成立;“新故鄉”經過一定時間與村民會議討論,逐漸發展出“桃米生態村”的重建方向。
桃米生態村海拔高度介于420至771米之間,同時擁有森林、河川、濕地,且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桃米生態村優良的自然生態條件造就了桃米村豐富的青蛙資源。因此,桃米提煉出以“青蛙共和國”為新文化符號。把青蛙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游客在桃米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案。每家民宿都要在院落里打造一個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甚至公共廁所也以“公蛙”和“母蛙”來命名加以區分。
大力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制作青蛙造型手工藝品,作為給觀光客提供的特色伴手禮,同時,透過青蛙禮品也進一步宣傳了桃米物種多樣的生態優勢。青蛙解說之旅也成為桃米生態村的核心研學課程。
打造的紙教堂成桃米村的新精神地標,既象征桃米村要遞接日本神阪大地震后鷹取社區重建堅貞而博愛的精神信仰,又是一個在村中體現社區精神和生態文明信仰的詮釋中心,及開展其他重要活動的社區生活中心。
現在,桃米村1/5的村民都在經營生態產業,而其他村民經營的傳統農業,也因生態產業的帶動而升值。桃米生態村日接待游客達到1500人;平時每天接待游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僅門票收入就有200多萬元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桃米生態村因生態產業的發展,可獲得30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旅游業的影響已然十分嚴峻,但方法總比問題多,2003年的非典我們可以戰勝疫情,2020年也不例外,只要我們在疫情過后,政府和民眾攜手作戰,能夠重點把握宣傳措施、基礎設施建設、優惠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也一定可以將這場危機化為轉機。相信春暖花開之時,便是重新出發之日。屆時,武漢旅游、中國旅游一定會更好!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睿途旅創”(ID:Retourism),原標題:《旅游危機來襲,看看世界各地是如何恢復災后旅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