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以前相對來說比較平穩,現在每天都在玩心跳。”
茜茜(化名)是一名日韓代購。受疫情影響,加上海南免稅政策發力,免稅品價格變動頗大。茜茜告訴筆者,價格波動不僅使得代購行業囤貨不易,很多已有庫存還都是賠本在賣,難做。
與韓國、日本、中國香港代購身處“窘境”不同,海南代購似乎逐漸在“業內”崛起。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紛紛用“打骨折”、“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錢”等字眼形容海南免稅產品。相關數據顯示,5月份,海南免稅品實現銷售額19.77億元,同比增長147.9%。
這廂,免稅品消費冰火兩重天。那廝,免稅題材在A股扮演起“當紅炸子雞”。
6月29日,中國國旅正式將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中國中免”,以此突出免稅業務,連續兩日漲停,市值創新高。同月更早些時候,王府井股價異動大漲200%,后被證實公司已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也就是所謂的免稅牌照。還是同一個月內,格力地產也被曝出將收購珠海免稅,集團股價被連拉8個漲停板......
搭上關系就能“起飛”。免稅,究竟是個多大的蛋糕?我國“吃”到了多少?在疫情和我國政府促進消費回流的雙重影響下,世界免稅市場格局又會如何重塑?
免稅業的未來 是中國?
免稅行業最早誕生于1947年的愛爾蘭。其理論基礎是,境外人員在本國逗留期間并未享受本國對應福利,因此將增值稅、消費稅等消費行為相關的稅賦予以退還。當前,免稅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經批準免征稅收(關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的進口商品,一種是可退還或免征消費稅、增值稅的國產商品。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隨著業態的豐富和發展,“免稅”二字還逐漸承載起各國刺激消費、外匯創收、扶持本國品牌、促進旅游業發展等多種使命。
免稅市場究竟有多大?從已有數據來看,2011至2019年,全球免稅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38%,達到818億美元。新冠疫情以前,艾媒咨詢曾預計稱該數據在2020年將會達到977.5億美元。
而在全球免稅版圖中,亞洲市場已雄踞榜首多年。智研咨詢相關報告顯示,相對于較為昂貴的洲際旅行而言,東亞居民更傾向于在東亞內部旅游,彼此都是對方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國。地緣優勢為免稅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機遇,與此同時,相對高頻次的國內海島游也進一步促進了離島免稅的發展。
申萬宏源旅游團隊的研究報告顯示,離島免稅店、出入境口岸免稅店以及市內免稅商場是常見的三種免稅店業態。其中,離島免稅主要為了支持地方旅游業,目前只在中國海南島、日本沖繩島、韓國濟州島和中國臺灣金門馬祖四個地區設立,是東亞地區的獨有業態。
2011年,亞洲(包括環太平洋地區)的免稅銷售額占到了全球免稅消費的34.8%。彼時,亞洲一舉超越歐洲,成為全球第一大免稅市場。2018年,亞洲實現免稅銷售額383億美元,占全球免稅消費額的49%,主導地位更加凸顯。
聚焦到亞洲市場內部。韓國在2009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免稅市場。而國外消費者,尤其中國消費者是韓國免稅近些年保持較快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占其銷售總額的80%以上。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世界靠亞洲,亞洲靠韓國,韓國靠中國。按照這一邏輯,中國似乎是世界免稅行業發展的最主要力量。為此,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所所長楊勁松告訴筆者,國際免稅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定是繼續“向東看”,或者更準確來說,是“向中國看”。圍繞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做文章、調整布局,將是免稅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為了搶回消費者,我國近些年也明顯開始發力。在楊勁松看來,無論是海南離島免稅、市內免稅店的推進、免稅牌照的進一步發放還是被業界熱議的國人免稅政策,都有助于促進中國消費者的免稅消費回流。曾有預計稱,若我國免稅滲透率提升,消費回流,到2023年,中國國內免稅市場將達千億元規模。
消費回流 誰的奶酪?
免稅消費會回流嗎?答案是肯定的,海南免稅銷售額的有關數據便是佐證。回流來自哪里?這得看中國消費者在境外購買免稅品的消費機會在哪里。
楊勁松告訴筆者,免稅消費的消費場景較多,比如出境目的地、重要口岸、國際樞紐機場、郵輪和飛機上,無論品牌還是免稅店,都會比較重視。而由于免稅行業已經進入寡頭壟斷市場,最終的消費額可能悉數流入寡頭集團的口袋。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包括瑞士Dufry、韓國樂天、韓國新羅、DFS和法國Lagardere在內的十大免稅集團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
左手樂天,右手新羅的韓國免稅無疑是曾經的贏家。但疫情下,其過度依賴中國消費者的弊端也暴露無疑。畢竟,韓國一年近20萬億韓元的免稅銷售額都是由中國人貢獻。疫情以來,韓國多個機場免稅店關閉,市內免稅店紛紛閉店或調整營業時間,銷售額同比減少90%。
據韓媒報道,占據韓國免稅行業半壁江山的樂天免稅店和新羅免稅店從6月23日起陸續線上銷售庫存免稅商品,50個品牌的進口奢侈品最低4折。4月中旬,韓國免稅店一度被曝面臨崩潰,或燒掉數十億產品。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隨著海南離島免稅、王府井免稅店加入競爭賽道,中國免稅消費將悉數流回嗎?不盡然。常年關注免稅品的人可能注意到一個問題,在中國境內買到的免稅品和境外購買的免稅品在品類、價格上都會存在差異。最新款、限量款往往只存在于少數免稅店,且該現象幾乎在箱包、香化等所有品類中都存在。
據楊勁松介紹,這種現象根源自品牌的自我定位,以及對具體免稅店的評估和選擇。尤其對于奢侈品品牌而言,需要對對象市場的人群收入、消費喜好、店鋪位置等進行研究,以確保核心市場的認可度和忠誠度。
除對象國以外,奢侈品集團本身的議價能力也是重要考量。楊勁松告訴筆者,品牌和免稅集團的談判涉及雙方的要價能力和談判能力。如果品牌處于強勢地位,則會對免稅店定位、裝修風格、所處地理位置等提出要求。如果免稅集團本身更為強勢,就可以對商品品類、價格等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較于其他大型免稅集團而言,我國的免稅業主要立足于本土,國際能力和影響力還不足,也是鑒于此,我國境內能夠買到的免稅品品類和價格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
在楊勁松看來,品類、價格,外加消費習慣和服務品質等因素的影響下,即使國內的免稅品購買機會增加,也不能奢望免稅消費全部回流。“不是說當下境外去不了,就一定會到境內購買。”
免稅消費增長 空間幾何?
“我國免稅業的政策環境還有優化空間。”這里的空間,也就是免稅業布局和業內熱議的國人免稅政策。
目前,我國有八個免稅牌照持有者,分別是中免、日上、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和王府井。從業務形態上來看,大部分是口岸、機場免稅店。機場免稅店通常是全球最為常見的免稅店形式,其銷售收入取決于機場出入境客流量,是兵家必爭之地。數據顯示,全球規模第一的Dufry集團,其90%以上的銷售額就來自于機場零售。
成于客流量,敗亦于客流量。新冠疫情下,機場免稅店的劣勢暴露無疑。楊勁松告訴筆者,中國免稅業未來的布局可以更多參考韓國形式,即通過發展市內免稅,獲得在經營規模、范圍、品類、時間和服務能力上的提升。
韓國于1979年率先推出市內免稅店政策。此后,韓國海關將國民出境免稅額度一再提升,至5000美元。其邏輯在于,先吸引本土居民進行免稅消費,再帶動全球旅客到韓國進行免稅消費,做大市場。
2000年,韓國免稅運營商推出網上免稅購物業務,有效釋放了本國人本土免稅消費的潛力。
2013年,韓國政府進一步放開免稅牌照,市內免稅店數量從之前的10家迅速擴張至27家。最新數據顯示,韓國市內免稅渠道約占到了韓國免稅市場的80%以上。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報告截圖
除發展市內免稅外,在楊勁松看來,國人免稅政策的落地是行業增長的另一個“極具想象力”的空間。
2002年,韓國通過特別法,允許濟州島實行離島游客免稅購物政策。韓國及濟州島居民在離島回韓國本土時,可享受免稅購物待遇。以此為鑒,我國海南島也推行了國人離島免稅政策。
最新消息顯示,7月1日起,海南島離島旅游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提高至10萬元人民幣,不限次數。
圖片來源:財政部官網截圖
在此基礎上,楊勁松告訴筆者,我國應該進一步將海南的政策用到內陸城市,推進國人免稅政策的實際落地,在促進消費回流的同時,更好地打造國貨精品。但迄今為止,國人免稅政策的落地還存在較大難度,需要多部委有效協調,審慎評估效果......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網,作者:李丹,原標題:《股價暴漲200% 改名后兩日漲停 免稅生意究竟有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