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傍晚5點30分,離演出開始還有兩個小時,成都東郊記憶繁星戲劇村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排隊的大多是年輕人,不少是“打飛的”從全國各地趕來赴這場話劇盛宴,即便是每場100-500元不等的票價,依舊是一票難求。
同一時間段,相隔600公里外的西安大唐芙蓉園,同樣的人聲鼎沸,兩個小時后即將開演的《大唐追夢》,在黃金周期間加演多場,然而最低380元的演出票提前兩天預約也無余票。
有人將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稱為“史上最強黃金檔”,此言不虛。數據顯示,2020年國慶檔全國電影票房直逼40億,取得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除了音樂節、電影、戲劇等文化演出市場活力滿滿外,各大景區、主題公園和公共場所的群眾文藝表演,特別是藝術引領、科技支撐的旅游演藝項目成了新的消費熱點,其背后的消費趨勢是什么?
旅游演藝火了:票價最低380元,場場售罄
泛舟芙蓉湖,在游船上欣賞一部全域水幕景觀秀,夢回動態長安盛景長卷……這是大唐芙蓉園景區游船演出《大唐追夢》的場景,也是成都市民王旭這個國慶前往西安旅游的最大期望。然而,在10月3日提前預約購票時,多個OTA平臺顯示只能訂到節后的演出票,大唐芙蓉園的官方平臺也顯示,兩日內的演出票均已售罄,“1個小時的演出,最低票價300元,位置好的票價要600元以上,每晚兩場都約不到,要不要這么火?”不死心的王旭在大唐芙蓉園外想要“撿漏”,一位來自河南的游客搭話,“加價200都沒有票,我已經等了一天了?!?/p>
火的豈止是《大唐追夢》。國慶期間,話劇《奮不顧身的愛情》在位于成都東郊記憶的成都繁星戲劇村·爐劇場上演,成都繁星戲劇村品牌經理李美姝告訴記者,在8天假期內,劇場共有29場演出。其中《奮不顧身的愛情》明星版、青春版兩個版本共9場演出,上座率均達到了70%,甚至許多年輕游客不遠千里來打卡,“遠遠超出了預期”。
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黃鶴樓首次開放夜間體驗,全新亮相體驗版《夜上黃鶴樓》行浸式光影演藝,在8天假期內每晚分兩場進行,一共上演16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共有近萬名游客前來體驗。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在這個“超長黃金周”成為了一個搖滾樂迷的歡樂海洋,平均票價300-400元,每天吸引00后的年輕人遠道而來,也為流行文化的產業化運營和私域流量變現找到了新的消費場景。
背后的消費邏輯
留客作用明顯,40%的游客選擇看演出
在各大景區、主題公園開展的演出,或者說以燈光、水幕等高科技支撐的沉浸式實景演出扎堆出現,火爆的背后到底有多賺錢?
事實上,自1997年的宋城演藝,到2004年開始的印象系列,再到如今大火的沉浸式演出,對旅游演藝行業來說,已經由原來1.0版本的劇院式演出,演變為2.0版本的實景演出,再遞進到3.0版本的沉浸式互動演出,不論是演出數量、觀影人次還是營業額都呈遞增態勢。
數據顯示,中國旅游演藝劇目數量從2015年的225臺上升至2018年的305臺,快速增長的旅游演藝劇目數量,也同步拉動票房高速飛升。2019年全國旅游演出票房收入為67.45億元,較2018年增長8.5億元。
“千古情”是“中國演藝第一股”宋城演藝打造的旅游演藝品牌,目前已經開業的項目包括《宋城千古情》《三亞千古情》《麗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桂林千古情》《張家界千古情》《西安千古情》等,在演藝行業八成虧損的情況下,宋城演藝從2017年到2019年保持了10億元以上的凈利潤。其近期發布的2020年中期財務報告顯示,即便是今年疫情期間,宋城演藝仍舊實現了小幅度盈利。
更多的拉動作用還體現在目的地的留客上,“通過《絲路花雨》《敦煌盛典》等經典演出,敦煌旅游正在為游客帶來更多的文化體驗,讓游客在敦煌停留的時間由原來的1.7天增加到2.4天?!倍鼗褪形捏w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賀雁鴻表示,從1.7天到2.4天,停留數據變化的背后是游客對敦煌更大的粘性,從旅游體驗的豐富,到夜間商演的完善。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敦煌實景演出的不斷成熟,《敦煌盛典》《又見敦煌》等取材敦煌文化的演出項目留客作用明顯,以游覽鳴沙山月牙泉的游客來統計,有40%的游客選擇看演出。
未來旅游演藝的方向
打造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IP或品牌
紅星新聞記者觀察到,文旅演藝已經從劇院式的演繹方式慢慢向沉浸式的演繹方式轉變,但在國慶黃金周期間遍地開花的旅游演藝能“火”多久?
“沉浸式演藝是旅游演藝的發展方向之一?!北本┑诙鈬Z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特別提到了上海的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作為Sleep No More在亞洲的唯一版本,《不眠之夜》除了讓觀眾感受到全新演出形式,也在不斷刷新各種新的演出紀錄。在上海駐演三年依然保持著高口碑和熱度——平均票房上座率高達96%、復購率超30%,超過33萬觀眾走進了“麥金儂酒店”感受“不眠之夜”。這其中,許多“鐵桿粉絲”創下的觀劇紀錄更是驚人,有觀眾甚至“刷劇”超過300次。
在吳麗云看來,沉浸式演藝,其實就是大眾消費需求發生變化時,供給端作出響應的表現,而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讓游客參與到演出中去,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這也恰恰是旅游消費需求從觀光游到深度游的轉變的體現,因此這將是旅游演藝的發展方向之一。
國慶長假期間,各地沉浸式演藝扎堆出現,內容是否會千篇一律?沉浸式演藝還能“火”多久?不少業內人士為此擔憂。對此,吳麗云認為,未來的旅游演藝要更加關注游客的參與互動與體驗,更注重對高新科技的應用,提高旅游演藝的可觀賞性和品質。更為重要的是,各地打造旅游演藝產品要基于本地文化的提煉,打造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ip或者品牌,這也是未來旅游演藝的發展方向,“好的精品演藝項目必須是深耕本地,依托當地歷史文化特征來打造,才能形成獨具特色、唯一性的旅游演藝產品?!?/p>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作者:李彥琴,原標題:《票價最低380元,場場售罄!這個長假,旅游演藝市場“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