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入發展大眾旅游、智慧旅游,創新旅游產品體系,改善旅游消費體驗。
未來五年,智慧旅游將如何提升人們旅游消費體驗?文旅主管部門、行業專家、文旅業者為您帶來答案。
關乎產業發展,更關乎民生福祉
何為智慧旅游?業界認為,智慧旅游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將物聯網、云計算、5G等技術引入旅游體驗、產業發展及管理等環節,以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進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去年底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智慧旅游景區、完善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旅游公共服務模式、加大線上旅游營銷力度等多項措施,旨在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智慧旅游的發展更關乎老百姓的獲得感。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在“十四五”時期,旅游目的地的科技創新和數字化水平,將對游客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的影響更加明顯。科技引入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沉浸式體驗感和獲得旅游服務的便利程度,同時也有助于保障旅途安全。
貴州省開陽縣南江布依族苗族鄉龍廣村打造的“水東鄉舍”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上,投資人可實時了解經營情況,農戶可上傳產品供應信息,實時提取經營分紅,游客則能滿足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一系列需求。
加快推進智慧旅游分幾步?
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分三塊內容加快推進智慧旅游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智慧旅游景區建設。推動實現國有旅游景區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線預約預訂服務,在推進景區預約管理、流量監測、數字導覽等智慧化綜合服務基礎上,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二是規范引導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在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保留線下服務的基礎上,支持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開發專門的應用程序和界面,優化使用體驗。
三是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通過推動景區、博物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讓文化和旅游資源借助數字技術“活起來”,豐富游客的消費選擇。培育云旅游、云演藝、云娛樂、云直播、云展覽等新業態,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新場景。
在過去三年多發展基礎上,上海“建筑可閱讀”升級到以“數字轉型”為特征的“3.0版”,已有2400余處歷史建筑有了專屬二維碼,市民游客除了掃碼獲取建筑實景圖、音頻、視頻甚至VR全景導覽,還可參與線上線下多個互動活動,共同保護歷史建筑和傳承城市精神。
科技是橋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在深入發展大眾旅游、智慧旅游同時,“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樓嘉軍認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應是智慧旅游發展的“初心”。“富有文化底蘊”體現供給的充足,“文化特色鮮明”則體現供給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科技是文旅融合之“橋”,智慧旅游則是文旅融合的表現形式,是文化自信的表達方式。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介紹,敦煌石窟已實現“洞內壁畫洞外看”,既達到了文物保護與開放利用的平衡,也讓敦煌藝術當中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內容能夠發揚光大。
戴斌評價說,到2025年,我國有望形成一個百億旅游人次和十萬億元消費的國內旅游超級大市場,保持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百分之十以上的綜合貢獻率。旅游要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只有堅持文化引領和科技支撐,才能讓大眾獲得更好的體驗。
*本文來源:新華網,作者:余俊杰、陳愛平,原標題:《未來五年,智慧旅游將更好滿足人們“放飛心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