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誰說“老實人”不能驚艷四方?
這句話對于今年爆火的河南來說,應該比其他地區更有體會。
一直以來,憨厚、老實這兩個詞是外界對于河南最主觀的看法,農業大省、天下糧倉也是河南摘不掉的標簽。河南似乎跟“土”已經脫不開關系。
但讓人意外的是,從今年河南春晚到河南元宵晚會,再到清明奇妙游以及前兩日的端午奇妙游,河南這兩個字總能刷屏網絡,并且網友的評價一致為“美”、“炸”、“驚艷”這樣的稱贊。
火一次可能是出奇取勝,火兩次可以解釋為群眾慣性,但火三次四次就是不可否認的實力了。
我們都知道,在網紅時代,流量就是最大的紅利,無論是人還是一個地區,爆火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但是想在“浪潮”下維持住火下去的能力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河南爆火的背后蘊藏著哪些邏輯呢?爆火又能給河南帶來什么呢?河南能否吃到這波時代紅利呢?
地區“網紅化”是紅利
事實上,在河南爆火之前,已經有不少地區吃上了“網紅時代”這波紅利。
2018年,重慶輕軌穿樓、洪崖洞絕美夜景、潮人街拍圣地太古里等相關視頻相繼刷屏網絡,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2018年,“#重慶輕軌”、“#重慶洪崖洞”、“#成都太古里”等帶有川渝城市名稱的相關關鍵詞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社交平臺的總熱度已超百億。
乘上短視頻東風再加上川渝文化圈本就有人口過億的優勢,使得成都、重慶等城市迅速走紅。甚至很多沒去過川渝地區的人都能對其說道一二。
而這為川渝地區帶來了什么呢?
數據顯示,2018“抖音之城”排行榜中,成都高居榜單第二,點贊量達到23.7億次,僅次于北京,而重慶也以17億次點贊排在榜單前列。
簡單地點贊排行背后無疑是全國人民對川渝地區的喜愛和種草。
“只要是花錢的地方,都跟川渝有關系。”一位經常混跡在川渝片區的當地人士稱。
從早期的大熊貓、旅游城市、美食天堂,到這兩年興起的時尚文化、說唱文化、醫美文化,川渝地區給外界的印象在這些年在不斷迭代出新,為其旅游業的發展帶來重要突破。
據相關統計局數據,2018年成都實現旅游總收入3712.6億元,2019年飆升至4650億元;重慶2018年旅游總收入為4344.15億元,2019年升至5734億元。
旅游業超高的增長速率無疑是網紅時代為川渝地區帶來最直觀的紅利。
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于吸引游客,如何吸引人才更為重要。
我們都知道,評判一個城市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常住人口凈流入占比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而且2019年川渝地區中心城市成都的常住人口凈流入占比不足10%,重慶更是僅有0.73%。與其他同級別城市相比,這個比例并不樂觀。
而且有意思的是,相比于川渝地區的俊男靚女,老齡人群顯然更多。
據智庫預測,到2030年川渝城市群將邁入超深度老齡化階段,而據七普數據:四川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16.93%、重慶為17.08%,按七普數據,川渝超深度老齡化的到來只會提前。從城市群來看成渝老齡化程度遙遙領先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
事實上,川渝地區一直以來是靠著大量人口來支撐GDP的(四川省9000萬左右,重慶市3000萬左右),但整個四川省除了成都市以外其他城市并無太大吸引力,這就會造成如果成都經濟不行,四川省大量人口只能去沿海省份打工,長久以往人口流失會越來越多,人口紅利也可能不復存在。
最近兩年川渝地區無論是通過“網紅化宣傳”還是各項政策扶持,最后的結果似乎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人口流入并沒有太多,尤其是年輕群體,甚至出現占比減少的狀況。
川渝地區是否趕上了網紅時代的這波紅利,旅游業的增長足以說明,但是川渝地區是否真正抓住了這波網紅時代紅利,我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川渝地區在這個網紅時代中所宣傳的點以及所能被外人看到的點,其實與“網紅流量小生”邏輯一致,誘人的外表注定無法成為留住人才的重要資本。
事實也是這樣,在風光兩年后,川渝地區也不再是那個網絡上被人議論最多的地區了。
2020年開年,疫情黑天鵝襲來,河南率先做出榜樣,“封省、封城、封村”,那時候各大視頻、社交平臺充斥著“向河南學習”的話語、字樣,那段時間河南成了全網最紅的“仔”。
但疫情之后,河南被外界討論的聲量越來越小,不過正當河南逐步退出“網紅”行列的時候,河南春晚一出《唐宮夜宴》又徹底開啟了河南的破圈之路。
“說實話,節目能出圈完全是意料之外。”河南衛視春晚總導演陳雷介紹,“導演組在設計春晚的立意時,就強調黃河文化、中原文化,希望在春晚里面有很多能夠彰顯我們本身文化自信的文藝節目。”
這一出《唐宮夜宴》有多火呢?據不完全統計,在節目播出一周內,“唐宮夜宴”相關話題先后多次登上微博熱搜,超20億次播放量,微博話題閱讀數更是超過5億次。而這還僅是一個平臺上的成績。
當然,在《唐宮夜宴》之后,河南持續發力向外進行文化輸出,《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等一系列優秀作品徹底讓河南成了2021最大的“網紅”。
與川渝地區的爆火不同,河南沒有明星大腕,不靠網紅話題,成功出圈更多是靠著一部部優秀的作品。
用陳雷的話來說就是,“這些作品喚醒了當代那些'享受未來'的人們內心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推崇,更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懷和藝術神韻深入社會公眾的心中,滋養人們的精神世界。”
在這個短視頻橫行的弱思考年代,每幀景觀照、每段網紅打卡視頻都可以引起對目的地的向往,這必然會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但在冷靜過后,還需回到地區發展的本質,如何留下年輕群體。
當傳統文化不再是冷硬束之高閣的文物,而是用極具個性化和網絡化的表達擁抱年輕人,這往往會釋放出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撬動隱藏在年青一代骨血里最深刻的文化家國情懷。
文化輸出是會讓人沸騰的,川渝地區是這樣,河南更是這樣。
2021年,河南旅游無疑會成為熱詞之一,但與川渝地區不同,河南人更希望看到的可能是“老家河南”、“回到河南”、“來到河南”這樣的字眼。
河南必須著急
去年10月,國家高層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會議要求,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一時間,西南方向奪走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無論是人口還是GDP都遠勝成渝的中原城市群,卻沒有得到更多注意。
2016年12月,國務院將鄭州設為國家中心城市,隨后又正式批復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自此,中原城市群正式確立。
不過中原城市群雖然包括了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東五大省份,總面積接近30萬平方公里,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原城市群的支撐點主要還是在河南省。
因為按照面積分配,河南省占據中原城市群的55.98%,山西省13.75%,安徽省13.77%,河北省8.93%,山東省7.67%。
再看GDP,截至2019年,中原城市群5省30市GDP總量為79791.2億元,占全國GDP總量的8.1%。而這其中河南占據中原城市群經濟總量的68.1%,山西占據5.7%,安徽為12.0%,河北7.0%,山東7.2%。
河南是整個中原城市群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縱觀整個中原城市群,截至2019年常住人口總量為1.6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4%,低于同期全國60.6%的水平。
且從產業結構來看,2019年中原城市群整體上第一產業占比僅為9.3%(主要指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第二產業為44.6%(主要指加工制造產業或指手工制作業),第三產業為46.1%(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比如現代服務業或商業)。同期全國水平分別為7.1%、39.0%和53.9%。很明顯,中原城市群的產業結構存在較大改善空間。
從2016年中原城市群被官宣以來,5年時間城市群雖然有所發展,但從一些城市基礎數據來看,仍處于較低發展水平階段,所以作為“老大哥”的河南必須率先做出改變。
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產業支撐,但更需要人文支持,尤其是面對年輕群體。
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后,大學生就業意向城市最高的已經不再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而是武漢、鄭州、成都這些新一線城市,這對河南來說無疑是一次吸引人才的契機。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河南已經出現過一次大規模人口回流現象。
2010年富士康確定落戶鄭州,那一年鄭州常住人口為866.1萬人,比2009年激增了一百多萬人。
富士康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但作為一家密集型電子設備制造廠商,雖然在產業結構的升級和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上為鄭州乃至整個河南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但這種廠區始終不具備吸引高等年輕人才的潛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說過去十年整個河南靠的是鄭州,整個鄭州靠的是富士康,那么未來十年,河南一定不只靠鄭州,鄭州也一定不只靠富士康,河南似乎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從“鄭汴一體化”到“鄭開同城化”,反映的是區域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也就常說的區域一體化。鄭州不再“單打獨斗”,帶動周邊區域發展,與周邊區域共同發展是未來的新變化、新要求。
此外,河南還有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陽,這更是河南除鄭州外的另一“利劍”,無論是城市人口特性,還是交通出行,亦或是產業集群、城市知名度等等,洛陽都有趕超鄭州之勢。
一直以來洛陽都是河南主推的城市之一,今年以來更是頻繁出圈,只要是與河南相關的大熱點,幾乎都能看到洛陽的身影。
而文化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蔡建明教授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為什么文化如此重要?因為文化能引導人們的認知和行為,它是社會規范的基礎,它對創新有重要影響力;尤其對于中國來說,要從中國制造轉型為中國創造,就需要在新型城市化進程中,將文化要素有機融入城市空間營造中,共同發展,才能為城市帶來持久創造力,為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事實也是這樣,年輕人會穿上漢服走上街頭,會在街頭上演中國風快閃,這或許就是新一代年輕人別樣的生活方式。
有就業經濟的城市能吸引年輕人,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也會吸引年輕人。從十年前的富士康到如今的“文化內容破圈”,可以看出河南正想要做出改變,但河南能抓住這次機會嗎?
爆火后的河南能否走好下一步?
一座城市的興衰,總是不斷上演留住人、吸引人、激勵人、服務人的故事。而河南堅守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傳統文化資源在這個時代成了最珍貴的存在。
以傳統戲曲節目《梨園春》為例,當各大地方電視臺都在追求流量時,《梨園春》自1994年開播到現在,已經堅守了27年之久,并且河南衛視陸續有漢字文化類節目《漢字英雄》、漢語成語競猜類節目《成語英雄》等這樣極具中國傳統文化性質的新節目推出。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節目的流量遠不如當紅小生錄制的流量綜藝,但這些節目無疑給那些需要文化的民眾提供了窗口。
不過隨著時代變化,年輕一代現在已經逐漸意識到流量和資本裹挾所產生的危機,轉而尋求文化歸屬感和民族認同感。而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內涵,恰恰能滿足年輕人百變的個性追求。
不過回到問題本質,河南不缺文旅資源和規模,甚至不缺創新和企業大廠,但是河南卻很難留住年輕人,主要原因或是因為河南缺少持續創新的能力帶來穩定收益的朝陽產業,也就是說,現在的河南并不是一個具有潛力的市場也缺少較為高端的人才團隊,這就會導致即便河南已經有吸引人才的窗口,卻很難留住人才。
城市是人類的聚集地,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性,揚長避短,用優勢吸引人才。
所以,一個城市想要吸引什么樣的人,就應當具備相應的條件,滿足這些人的生活需求。想要吸引不同的人,就應當盡可能多、盡可能全的條件,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但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具備所有人才需要的所有的資源條件,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性。因此要揚長避短,確定自己的競爭優勢,以及獨特的城市定位。
從《唐宮夜宴》到《元宵奇妙夜》再到后來的《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一部部優秀作品象征的是河南對外的文化輸出,也意味著河南已經邁出文化引人的第一步,但在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前,河南能否走好下一步還需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百略網”(ID:wwwbailve),作者:王思原,原標題:《河南爆火背后的邏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