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成立31年的藍光發展迎來了新的掌舵者,卻不知是喜是憂。
1990年,29歲的楊鏗辭去了國企的“鐵飯碗”,創辦藍光前身“蘭光汽車零配件廠”;如今,楊鏗之子、26歲的楊武已于一個月內接連履職藍光發展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及總裁。
關于這位“最年輕的房企董事長”,藍光方面曾向媒體表示公司早已有所安排,提供機會培養年輕一代。但也有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如今的藍光發展身陷漩渦,曾經的四川地產大亨不得不將二代推向臺前。
隨著迪康藥業、藍光嘉寶的先后出售,“賣子回血”的藍光在多元化業務上不斷收縮;而“文商旅”標簽也從其官網“核心主業”一欄中悄然消失。
曾經高調宣告“新物種”誕生的藍光文旅,如今已與藍光商業整合成為新集團。沉寂了一年半的都江堰水果俠世界,依然處于無限期關停中;2018年計劃在各地擴張的水果俠項目,也已杳無音訊。
水果俠這一“新物種”,為何在誕生僅1000日后就陷入困境?IP、教育、模塊化,水果俠跌倒在哪一步?Z世代少帥的登臺,又能否補全藍光文商旅板塊“塌陷”的這一角?
文商旅板塊的“塌陷”一角
“我們已經啟動了分拆上市的計劃。”
2020年末的一場商業峰會中,藍光文商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剛首次向外界宣告藍光文商旅獨立上市的“野心”。此時距離藍光文商旅集團的成立,僅僅過去一年。
官網信息顯示,2019年11月,藍光將旗下文旅集團和商業集團進行整合,正式成立藍光文商旅集團。集團旗下主要包含三大業務:特色商業、度假酒店與樂園文旅。
自2015年至今,房企進軍文旅領域的現象已屢見不鮮,藍光只是其中之一。
隨著“黃金年代”日漸遠去,房地產行業逐漸進入低增長、低利潤的時代。據克而瑞統計,2020年部分上市房企的全口徑業績增速從2019年的約19%放緩至約11.2%。這一背景下,房企的多元化轉型迫在眉睫。
從娛樂、康養、影視到文創、體育、教育,“旅游+體驗”元素被融合進各式各樣的項目業態中,主題公園、旅游度假區、康養社區、特色小鎮、文旅綜合體、文商旅項目等,紛紛成為大型房企們的項目新寵兒。藍光的水果俠星球同樣在這股轉型浪潮中誕生。
對于多數房企來說,最初涉足文旅地產的核心或在于“地”——即先憑借文旅項目的打造運營能力拿地,再通過項目配套的銷售型物業回籠資金,如此,一個相對傳統的文旅地產模式便跑通了。而本應是主角的文旅項目,接下來是完善運營提升品牌效應,還是自此擱置、不溫不火,則成為一個未知數。
但隨著地方政府對文旅地產的認知增強,文旅概念拿地難度正逐漸上升;適用土地資源的日益減少,也使文旅地產項目的競爭程度加劇。與此同時,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消費升級趨勢以及需求體量擴容等,也在推動本地商業與文旅元素的進一步融合。
文商旅融合似已成為順應產業與市場發展的趨勢,藍光也開始推動商業與文旅板塊的合并。
張剛曾經提到,源于主體業務、創新跨界之上的泛商業、泛文旅已被市場接納推崇:融合文化、景觀等文旅元素的沉浸式、體驗式、情景式商業熱度不減,文旅項目里面的主題餐廳、文化產品售賣、特色服務則是融合了“商業思維與模式”。
而事實上,相比商業與文旅元素在產品上的高度融合,藍光文商旅集團更像是業務組織架構的簡單整合。
從產品線角度來看,藍光文商旅旗下特色商業、度假酒店與樂園文旅三大業務,各自擁有一主力IP,分別為耍街、己莊酒店以及水果俠星球。
商業地產起家的藍光,已深諳“金融+商管+資管”的商業模式,其將開放式特色商業街區“耍街”玩得風生水起,甚至開始嘗試以輕資產方式輸出IP。
而另一邊,就在藍光文商旅對外公開上市計劃的同年,其酒旅板塊卻相繼“塌陷”。
2020年末,藍光100%退股其位于四川峨眉山的己莊酒店。僅從公開信息來看,或意味著藍光文商旅的高端度假酒店產品基本清零。
更能直接代表其文旅業務的水果俠主題樂園,也幾乎陷入停擺狀態。水果俠IP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開業運營的項目——都江堰水果俠星球,在疫情爆發后無限期關停;已開工的昆明和天津項目當前進度不明,擬簽約的濟南、新鄉、溫州、重慶等項目也杳無音訊。
再疊加2020年上半年,藍光文旅大量高管陸續離職或被辭退,藍光原本相對獨立的文旅業務已不復往日。
誕生千日,新物種“瀕危”
從高調宣布文旅集團成立,到高管出走、項目關停直至文商旅板塊合并,曾經野心勃勃的藍光文旅為何慘遭折戟?
時間回到四年前。
2017年12月4日,一場高調的產品發布會在有著“第二國賓館”之稱的中國大飯店舉行。會上,被稱為“文旅新物種”的水果俠主題世界產品正式發布;彼時,其將于次年實現全國布局、開業多個項目的雄心壯志也一同公開。
這場發布會透露出的更關鍵的信息,在于其獨創的“藍光文旅模式”,原創IP、教育、模塊化是該模式的三個關鍵詞。
其中,原創IP被視為藍光文旅模式的“關鍵商業價值點”。據介紹,水果俠IP源自藍光對各地文化的提煉和總結,異地擴張時也將在主題統一的前提下,進行差異化IP創作和項目落地。
以原創IP為原點,藍光文旅計劃延伸IP+教育、IP+娛樂等多產業鏈價值,為園內所有游玩項目注入不同程度的教育意義。而模塊化則是在攀爬、動物、玩水等108個語樂教育板塊上,提供現成零件形成標準化搭建。
但這一看似合理的文旅“新模式”,也為水果俠星球日后的運營和擴張帶來不少直接或間接的問題。
從IP層面來看,主題樂園的核心之一是IP塑造。
藍光文旅曾邀請迪士尼動畫的合作公司主導水果俠IP的設計工作,以降低未來發展風險。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原創IP或也將成為其項目輕資產輸出、衍生開發授權等商業模式的關鍵。
當前,“IP+主題公園”模式已邁入成熟發展階段。相比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原創超級IP加持的項目,房企孵化的文旅企業多傾向于引入較為成熟的IP,如歡樂谷引入超級飛俠IP,融創則選擇收購阿貍、羅小黑等知名IP的母公司。
對于原創IP經驗不足的開發商來說,引進IP或將相對降低其在授權模式、項目打造、衍生品開發以及吸引客流等方面的開發難度。不過,要獲得海內外知名IP的授權(尤其是獨家授權)也并不容易。相比之下,原創IP在內容、成本及自身業務協同等方面相對可控,項目復制的自由度也相對更高,華強方特正是本土“原創IP+主題樂園”模式的代表之一。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推動主題樂園或文旅項目走紅的IP,絕大多數為影視IP。影視IP通過故事內容與受眾建立連接,本身已擁有一定規模的受眾,其為游客帶來的情感價值正是IP后續運營、衍生、轉化的關鍵。同時,影視IP也是主題樂園的識別符號,在主題公園知名度、游客引流和重游率的提升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此為前提再看藍光“水果俠”IP,不少問題已浮現。
從“水果俠”的形象來看,其能夠吸引的目標受眾以3-12歲的親子家庭客群為主。但這一橫空出世的“新物種”,既沒有通過動畫、電影、圖書等渠道進行傳播,也沒有可以與兒童建立情感連接的內容情節。甚至在正式發布前,全國僅有一處已開業的水果俠主題世界。
這也從側面說明,“水果俠”IP在項目開業之前,在線上線下幾乎沒有任何機會觸達目標客群。嚴格來說,“水果俠”并未建立完整的內容IP和全鏈條開發體系。更夸張點說,其更像是一個內容缺失的“空殼”IP。
若項目的未來“夭折”在IP這一核心環節,那么其后續的IP+教育、IP+娛樂等衍生產業鏈也將面臨不小的困難。藍光文旅曾經對于水果俠星球可以“寓教于樂”的預期,也或因內容上的部分缺失而難以實現。
另從運營模式上來看,都江堰水果俠主題世界曾采用開放式入園(無需門票)。其一期樂園群落由四大主題樂園組合而成,游客可單項付費,其中“水果江湖小鎮”則全年免費對游客開放,這也或導致樂園逐漸陷入“旺丁不旺財”的尷尬。
至此,“藍光文旅模式”中僅剩下一個關鍵詞未得到實際驗證——模塊化。
藍光文旅對于模塊化的解釋為:一套通過原創IP群設計的產品組合機制,其可以根據地域特征、城市文化、園區占地規模等不同條件,因地制宜進行模塊化“拼裝”;或也可大致理解為一套裝配式的游樂設施。
近年來,裝配式建筑的確已成為部分省市的土地出讓條件之一。一時之間,模塊化裝配式建筑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新風口,藍光發展的地產主業也已切入這一領域。但聚焦到文旅產業,裝配式項目是否能在企業拿地過程中起到助力作用,還需打一個問號。
如果說房企轉型文旅的初衷是為獲取土地,那么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藍光文旅旗下僅天津、昆明公司完成了拿地“任務”。而隨著2018年國家五部門發文嚴控主題公園地產化,房企通過文旅項目拿地的難度還將不斷加大。
而如果藍光文旅希望將都江堰項目打造為一個樣本,并借此實現輕資產項目的迅速擴張,顯然水果俠IP還未做好準備——自2017年4月28日開業,到2020年1月24日閉園,這個位于都江堰的“文旅新物種”在運營1000天后,陷入了無限期的休眠狀態。
冰山面前,Z世代少帥掌舵“千億巨輪”
對于多數房企來說,文旅項目是一筆燒錢的生意。如果項目周邊沒有土地配套,或是住宅產品去化困難,那么項目的后續運營及文旅業務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堪憂。
如果“瀕危”的水果俠還擁有一線生機,那么近日正式掌舵藍光的楊武正,能否為這個“新物種”帶來轉機?
資料顯示,楊武正出生于1995年,年僅26歲的他可以說是第一批Z世代青年。而與其年齡相仿的消費者群體,如今幾乎成長為文旅市場的“半壁江山”。相比60歲的楊鏗,楊武正更接近當下文旅產品的新模式、新玩法、新IP等。
而新官上任,一路狂奔的藍光卻已是危機四伏。
伴隨著楊武正的全面掌舵,今年以來藍光已先后經歷了兩次人事地震。先是今年4月,公司副董事長、董事張巧龍、公司副總裁王萬峰申請辭去職務;不到三個月后,公司總裁遲峰、首席財務官歐俊明、監事會主席王小英等重要高管也相繼請辭。
老兵良將紛紛離職,對于流動性危機愈演愈烈的藍光來說,或許不是一個好消息。
據研究機構REDD Asia消息,藍光發展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償還7月到期或回售的總額為27億元人民幣的債券。日前,公司實控人和前董事長楊鏗已在有四川證監會人員及債券承銷商代表的會議上,承認了公司面臨的流動性壓力。
藍光發展也在7月13日的最新公告中承認,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新增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為20.60億元,其中包含銀行貸款、信托貸款、債務融資工具等債務形式。截止2021年7月12日,其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合計已高達45.44億元。
同日,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全球已將藍光發展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從“CCC-”下調至“D”,并將該公司優先無抵押債券的長期債項評級從“CC”下調至“D”。藍光發展債券被調整至最高風險評級。
而為求自救,藍光已在至少一年前就開始“賣子”補充現金流。
其中包括2020年7月,藍光發展9億元出售迪康藥業91.4%股權;以及2021年2月,其以48.5億元出售藍光嘉寶64.62%股權。而在出售藍光嘉寶之前,藍光發展在2021年已連續4次質押股權,共計質押24493萬股以進行融資。
負債高企、人事動蕩、評級下調、“賣身回血”,藍光危機的冰山一角被逐漸揭開。
今年4月的投資人電話會議上,時任藍光發展常務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的楊武正聲稱,“絕不會甩賣公司”,但他也承認,公司考慮在股權層面引入財務實力強的戰略投資者。但在7月4日,藍光發展又以一紙公告否認了網傳華夏幸福及萬科的戰略入股。
漩渦中的藍光或仍在苦等“白衣騎士”。
而相比這艘千億巨輪當前的債務危機,藍光的文旅“新物種”顯然將面臨更長時間的休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