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999年,當陳向宏籌備烏鎮旅游時,那里還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游客。規劃烏鎮比周莊(蘇州古鎮)晚了十年,比西塘(嘉興古鎮)晚了五年。但20年過去,到了2019年(疫情前水平),烏鎮買票的游客已經達到960萬。
當然,“烏鎮”的意義遠不止于此。“中國·烏鎮”——從戲劇節到互聯網大會,儼然成為了中國的一張名片。
“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這句曾經的廣告語正是陳向宏傾注了二十年所追求的。作為規劃者和設計者,今天烏鎮的每一磚、每一瓦,都出自陳向宏:先是一筆一筆畫出來,再和大家一起建起來。
陳向宏不是學建筑出身,也不是天生的企業家。烏鎮的成功,源于它的“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也是源于陳向宏獨特的個人經歷。用他的話說,“所有的經歷,似乎都是為今天的我做鋪墊。”這和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一句話如出一轍:
很多人生經歷,在當時無法預見它的意義。但將來有一天回看時,它們的意義卻無比清晰。你要相信,過往的那些事會共同塑造未來的那個你。
這種獨特性,這種不一樣,放在烏鎮的基因里,就是創新。創新不是高科技公司獨有的,能夠在服務行業創新,恰是烏鎮能站在行業頂端的關鍵因素。
以下為烏鎮戲劇節期間,陳向宏在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三期)上的授課內容,系統分享了“烏鎮是如何成為今天的烏鎮的”。
這些內容仔細讀來,對我們加深對烏鎮的認識,以及更多理解一個古鎮成功的諸多關鍵細節、核心理念和系統路徑,會有不少助益。
以下是陳向宏授課內容的部分摘錄:
烏鎮的戰略創新
戰略創新,就是做競爭壁壘。
烏鎮有四條大街,東西南北。二十年,我只做了其中兩條,也就是東柵與西柵。為什么另外兩條遲遲沒做?因為沒有說服自己,該做什么。所有的產品應該是迭代的。如果后者僅僅模仿成功的前者,這沒有意義。
回顧烏鎮發展的二十年,分成了三個階段:觀光小鎮、度假小鎮和文化小鎮。第一階段做東柵,做的是“觀光”;第二階段做西柵,做的是“度假”。東柵和西柵的規劃既是遞進的,也是并列的。東柵奠定了基礎,西柵發展壯大,但其中的創新是一脈相承的。
雖然起步晚,但東柵與西柵的規劃在當時做到了好幾個“全國第一”。
舊材料修新房子
“以舊修舊、修舊如故”是我們首次提出的理念。以前修舊房子,用的是新材料,而我們偏偏買舊材料來修復。一個古鎮,要整體風貌看起來像古鎮,并不是只有一兩個房子看起來像。反觀全球古城古鎮,如佛羅倫薩、米蘭,雖然身處當代,但看上去像中世紀的古城,沒有絲毫的不協調。烏鎮的建設,追求的就是這一點。
為了建設東柵,我就從附近的湖州市收石橋,已經收到了“大名鼎鼎”的程度。有居民開玩笑說,“防賊防強盜防陳向宏”。當時的人覺得老橋沒用,因為不能通車。我們和村長一商量,免費幫村里修新橋,老橋我們就拆下拿走了。
蘇州人民路改造,我去收舊石板,而且是花錢收。對方聽到后的眼神就是:“這是個傻子,還收舊石板”。除了舊石板,我還在蘇州買了大量的老廳房,這些舊材料,都用在了烏鎮的建設上。
所以,你可以說烏鎮是假的,但它又是真的。
獨特的民宿與商業
西柵有大量的民宿。這里的民宿就是原來老街上的房子,一家一戶。外表保持著古鎮的樣子,但是里邊不破舊,有溫情。房東很重要,房東必須要家庭和睦,無犯罪史。客房的收入我們要分成,但是餐飲收入統統歸房東。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好事?
有,但是要付出代價。好的條件換來苛刻的協議,房東使用的食用油、醬油等品牌,要按規定來;再者,禁止出門攬客;第三條,每家每戶只有兩個桌子。因為桌子多了,就會有大量不住宿的游客來就餐,影響住宿客人的感受。
這些規則之下,形成了非常具有溫情的民宿氛圍。住店的客人,房東會問:“明天想吃包子、面還是粥?”久而久之,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周末全國各地的客人都會飛過來,他們會和房東私下聯系,他們很清楚哪一家民宿的飯好吃。這是一種合理的商業設計之下的親情。但是總比沒親情、假親情好。
烏鎮的房東應該是所有古鎮里最佛系的。一是收入高,每家每戶,一年至少賺30萬,夫妻二人什么都不用操心,生意就很好;二是不用支付龐大的員工工資,這部分費用沒有了。有時候房東做煩了,可以不做,也無所謂。
不僅每一家民宿都是獨特的,西柵的店,也是“一店一品”。對于旅行者而言,最痛恨的是不論走到哪里,賣的東西都一樣。大江南北的景區商品皆是義烏批發來的。這種情況,在烏鎮絕不存在。我們招商,商戶要遞交商業計劃書,闡明賣什么,怎么賣,最高價格多少,如果我們認可,可以給出很低的租金,甚至0租金。如果商家賣的東西不太具有獨特性,那租金就高一些。
整個西柵的設計,是按照“度假氛圍”來做的。舉個例子,老街上排隊最多的是一家賣蘿卜絲餅的店,有人提議既然如此賺錢,為什么不多開幾家?我堅決不同意。因為西柵的定位就是服務于過夜客人的,如果排隊時間長,你可以來過夜。
歷史不是給人看的,應該是給人住的。那些古鎮古城,白天人來人往,太陽一下山,一個人都沒有了。這不叫度假景區,度假景區是白天能旅游,晚上也要能旅游。在烏鎮,早上9點前不開門,任何旅行團都不接待,這是為了把環境留給住在里邊的客人,有的人就喜歡烏鎮的早上,覺得很美,這個時候人最少。
擁抱未來,擁抱年輕人
烏鎮可以舊,但不可以落后。
在全國的古城古鎮里,這里是第一個把管線埋到地下的。在二十年前,縣城里還沒有管道煤氣,只有液化氣。我們花了130多萬,在停車場建了一個液化氣站,烏鎮西柵第一個用上了管道煤氣。
在2003年,西柵做了無線網絡全覆蓋。要知道,那時候即便去上海住酒店,也只能拿網線上網,而且還要按小時收費。在西柵,無線是免費的,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今,烏鎮西柵是全國最安全的景區,一共有4500個攝像頭,游客丟失什么東西,后臺都可以看到。在2006年,烏鎮就推出了自己的預定網站,雖然與攜程、去哪兒網都有合作,但85%以上的客房都是我們自己賣出去的。
關于戲劇節,其實早在2001年,我就想要做文化。先嘗試把矛盾文學獎搬到烏鎮,但是太高大上,參與的人很少。后來,演員黃磊在上海大劇院演《暗戀桃花源》,請我去看,非常震撼。回來之后我們一起喝酒,便提出了做戲劇節。這里有個小插曲,當時到底誰先提出來的,已經成了歷史迷案,他覺得是他先說的,我記得是我先說的。后來,建設大劇院,花了3.5億,里邊有七個小劇場。現在著名的水劇場之前是一個廢棄的甲魚養殖塘,如今成了戲劇節期間室外劇場的主場。
起初,大家不同意做戲劇節的想法,因為看不到回報。我就說,“不要把烏鎮的每一個角落都看作賺錢的地方。它是一個系統,有的地方不賺錢,就可愛。”做戲劇節,是為了10年后的烏鎮做的。沒有戲劇節的烏鎮就是一般的古鎮,只能賺一般古鎮的錢,有戲劇節的烏鎮,是一個精神家園,那就有精神家園的價值。
一開始做戲劇節,我們就想要國際化。我去了柏林戲劇節、愛丁堡戲劇節、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考察,正是在阿維尼翁,讓我最終下了決心。它們的戲劇,一類是封閉單元,一類是開放單元。所有戲劇都在街上演,沒有戲臺。記得吃飯的時候遇到一對老夫妻,他們就是在60年前阿維尼翁戲劇節上認識的。之后每年都要來,就是為了重溫生活。我一下子被打動了。戲劇不是為了熱愛戲劇的人存在的,是為了熱愛生活的人存在的。烏鎮不就是要創造這個調性嗎?
戲劇節越來越有名氣。幾年前我去上海某外國領事館,領事專門在那等我,說他們有個戲劇很好,想推到這里來。要知道,從前我想去英國愛丁堡藝術節觀摩,發一封信函過去,人家根本不理你。現在每年都要給我發邀請函。這說明烏鎮戲劇節,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知名的戲劇節。
戲劇節有一個重要的頂層設計,就是藝術家辦節,完全國際化,藝術總監負責制。他來挑選下一年的劇,邀請劇團。我們是這么做的。烏鎮的開幕式,孟京輝是藝術總監,他說,“烏鎮戲劇節牛逼,開幕!”所有人都傻了。但是大家都覺得,這才是我喜歡的藝術節。
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擁抱年輕人。烏鎮的客源,不止是夕陽紅,而是80后,90后,00后。
烏鎮的管理創新
很多人都說烏鎮的工作人員彬彬有禮,管理的特別好。為什么?我做的所有項目,都要簽管理合同。在景區行業,建好只算完成50%,剩下一半是要“管好”。烏鎮采用的是第三方委托機制,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開。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這是我們認同的管理理念。如果員工犯了錯誤,出了問題,沒有相關的制度和流程,這件事是可以原諒的。但要是有制度,那就要嚴格按照制度處理。
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叫賓客反饋制度。每周,包括房東在內的一線員工,把聽到的游客抱怨、批評提交上來,由一個部門專門收集后,對應部門來認領。認領之后就把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間寫到后面,由分管領導批,一直到我批,這項制度堅持了十五年。國家旅游局來我們這里驗收5A景區,看到這本臺賬,他們都被感動了。
這是持續改善經營最好的辦法,也是最笨的辦法。但正是通過這種反饋-整改的循環,整個烏鎮的管理就上來了。最讓我自豪的一點是,國家前幾年提倡的廁所革命,在烏鎮早已實現。烏鎮隨便哪個廁所,都非常干凈。小便池里會放冰塊,有專門的制冰機。大街上很少看到紙屑,包括我在內,看到了就自覺撿起來。路燈、玻璃多長時間擦一次,老街石板下的陰溝多久沖刷一次,都有詳細規定。甚至房東有幾塊抹布,哪一塊用來擦哪里,也有嚴格的規定。
這幾年開始做數字化。我在公司內部曾講,互聯網化不是數字化,有個大顯示屏,做幾個Excel表格也不是數字化。那我們如何做數字化?例如所有被褥植入芯片,之前酒店每天被褥分揀需要大量人工,有了芯片之后機器就可以來做。我們要求研發人員告訴每一位入住者,只要手機一掃,就知道這個床單幾時清洗的,何時出庫的。這些做法并不新鮮,歐洲早就有了。
此外,我們還做了無人客房,消費者可以在網上看客房,預定。到了景區,找到自己的酒店,沒有服務員,通過智能鎖進入房間。我提出的數字化是,在未來景區不僅能游覽,還可以社交,還可以放入很多內容。這正是當前我們在推進的事。
烏鎮的品牌創新
我認為文旅項目做品牌只有一個訴求——流量,其他的都不靠譜。烏鎮做廣告分成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在二十年前,廣告詞是“千年積淀的文化,原汁原味的烏鎮”,指的是東柵。
然后是“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枕水,同枕河。出于蘇東坡,“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此時從廣告詞可以看出,烏鎮要做個性化了。但后來工商局說廣告里不能出現“最”,于是又改成了“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我們總是說,“不怕你不再來,就怕你不來”。
來了之后,感受好了,肯定會再來的。烏鎮很不一樣,我們是建立在統一產權基礎上的統一管理。我們一直要求餐飲把平均毛利降低,很多人覺得烏鎮的餐飲比外面便宜,正是這樣。但餐飲便宜了,房費就要貴。一個古鎮,不能在各方面都賺錢,要什么,不要什么,需要取舍。
我現在要求大廚,不僅要看國內的菜,也要看國外的菜。把國外最好的西餐改良成國人喜歡吃的口味,這叫餐飲多樣化。在西柵烏村,我們不是賣客房,也不是賣餐飲,而是賣天數,一價全包。什么意思?1500元,所有東西免費吃,想干什么干什么。這一切都是在打造一種“不一樣”。這就又回到了那句話: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
現在的廣告詞是“烏鎮——來過,未曾離開”。這其實是劉若英的詞。我們每年的廣告都非常生活化。當時4A廣告公司給了很多提議,我覺得都不好。當時劉若英在一個明信片上寫了一句話,“烏鎮——來過,未曾離開。”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廣告詞嗎?這句話最能體現烏鎮的氣質,而且上升到了精神內核的高度。
關于品牌建設,我有四點體會。
1.品牌的深化要與產品同步
2.烏鎮的品牌建立,依靠的是精細管理口碑的鞏固
3.品牌的豐富,要不斷貼近消費人群的生活目標
4.品牌的提升借助文化注入的IP
我操盤,最大的擔憂是經驗主義。我非常不想復制以前的自己,以前做烏鎮、做古北水鎮做的很好,現在手里有7個項目,最痛苦的就是這一點。
在中國純粹做古鎮的年代已經過了。如果年輕人有志于此,未來的古鎮應該是擁抱產業、擁抱文化。但要清楚,文化和旅游是兩件事。文化是內容,旅游是一種商業模式或者是一種人類活動形式。中國走到今天,一個很重要的年代到來了,就是內容的時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內容,但僅有內容也是不行的。這就好比人要有情懷,但是只有情懷去做企業,基本要失敗。做企業的人,從來都是理性的人。你有內容,如何把內容落地,并且做成商業模式,這很重要。
對于烏鎮,從經營指標上就能看到它的厲害之處。雖然我們沒有上市,但依然按照上市指標核算。在2019年,和同類上市公司相比,六大指標我們五個排第一,一個排第二。去年疫情來了,排名同樣如此。烏鎮只是一個不到3平方公里的地方,成為了中國最賺錢的景區。但別人沒說烏鎮只會賺錢,他們會說,“烏鎮有互聯網大會,有戲劇節,很文藝”。
商業向善的實踐
我的外公曾經是濮院商會的會長,開了濮院最大的米行。他在世的時候,經常對我說,最自豪的事是發生災難的時候,把米店開放給老百姓,這件事對我印象特別深刻。
我個人特別喜歡兩句話。第一句是原工商銀行行長說的,
所有的社會問題,只有變成有利可圖的商業機會時,這些問題才能解決。
第二句話是我自己說的,
人性的弱點不是創造商業模式的機會,而是商業承擔的責任。
圖 | 陳向宏在青騰課堂上
辦企業最終是為什么?這幾年我一直在想的,就是如何回報社會。我們頂度集團有自己的企業慈善基金,規模超過1000萬人民幣。
我們在貴州做了一個旅游扶貧項目。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希望在當地建一個和像烏鎮一樣的旅游景區,讓當地老百姓來一起參與,發家致富。但絕不是每年給你多少錢,這是我的理念。
我們和當地政府合作,并且表態投入的所有資金并不想收回,如果有利潤,那就擴大規模繼續做。做這件事的第一步就是把當地村民的居住問題安排好。我們給每家每戶建了新房子,建了新店鋪。后來又建了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我們一直強調,每一個地方,不論大小,必須要做好環境友好。
第二步,做這個項目,必須要成立一個村民經濟合作社。如果村民參加,所有民宿,村民擁有產權。我們統一裝修房間,統一培訓,村民在合作社有股份,還能拿分紅,當然規章制度里也規定了禁止他們做的事。只要年滿18周歲,都可以簽字,說定了就做。
現在這件事還在推動中,并沒有全部完成。這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想法,一次嘗試,至于最終結果是什么,再過若干年就可以見分曉。
除了貴州的旅游扶貧項目,我們還做了一些其他的商業向善的實踐。
第一個是細節向善。央視的315晚會曾經報道過,烏鎮的番茄炒蛋不能少于4個雞蛋,規定的極為嚴格。雞的大小也有規定,最高限價,也有規定。我們曾經做過調查,你從什么地方了解到的烏鎮?答案最多的是口碑。
第二個是文化向善。我們在音樂小鎮做了青年設計師公寓。那些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如果認為自己有才華,可以申請入住。我們可以不收租金或者僅收一點租金。你可以在里邊設計自己的作品,我們會開發布會,把下游的廠家找來,對接交易、合作。
第三,我們一直致力于青年戲劇家的培養。烏鎮戲劇節一共辦了7屆。到現在為止,注冊了超過8000名青年戲劇人才。這一點我特別自豪。每年我們都會把優秀劇目,優秀演員送到國外。現在這批人里有的已經做導演了。一個普通小鎮,不僅僅賺旅游的錢,還為中國戲劇事業做了貢獻。再過十年,中國的話劇界會有多少人才是從烏鎮走出去的呢?這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
人生無法設計,所有的經歷都有意義
人生無法自己設計。現在想來,所有的經歷似乎都是為了今天的我做的鋪墊。如果我換一種經歷,不懂財務知識;沒在政府工作過,不懂如何處理復雜事務;沒有去共青團,不了解年輕人,那就不可能有今天。
因此,我做了二十年烏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果把整個歷程做一個總結,我有4點體會。
第一點,要保持靈敏的捕捉發展機遇的能力。烏鎮的發展定位從觀光旅游到度假旅游,現在正在從文化小鎮邁向宜居小鎮。它的變化,是跟隨時代發展的。
第二點,要把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使命。中國的旅游,第一代是旅行社,第二代是以攜程為代表的渠道商。下一代,是資源綜合運營商,也就是先下沉到資源,從資源端再做渠道。每一個階段要求的核心競爭力不同。
第三點,要保持隱忍專注的工作熱情和初心。做企業家,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很重要。你要放低姿態,始終保持對生活的低門檻觀察。我從來不應酬,我情愿在辦公室里畫圖紙,或者看各種東西,這樣才能啟發我。我也會潛水在年輕人的朋友圈,看他們說話的方式,你會感覺無法想象。有一種懼怕,叫被這個時代拋棄,其實就是被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拋棄,如果聽不懂他們說話,理解不了他們的世界,這是很痛苦的事。
第四點,任何階段都要擁有獨立、深層次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和深度思考是創新的必要條件。而創新又是建立競爭壁壘的手段。
對于創新,有5點經驗:
1、企業的創新取決于領導層的創新,創新是企業最大的力量;
2、創新要有過人之處;
3、創新要有目標,要堅持目標的正確性和可達性;
4、創新的企業在初期都是被嘲笑的,外界“看不見、看不起,也看不懂”;
5、最賺錢的企業是永遠創新的企業。
原標題/烏鎮陳向宏:人性的弱點不是商業的機會,而是商業承擔的責任 | 青騰課堂(新標題為參考文章內容所擬)。
(陳向宏:頂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北京古北水鎮旅游有限公司總裁、烏鎮戲劇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