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進入五月,“倒春寒”仍沒有結束,不過連求援和呼吁的聲音也沒有了。
我經常被人問起旅行社如何轉型,以及旅行社還有沒有未來之類的話題。
我堅信,一部分變革成功的旅行社能長期存活,并在疫情過后,得到快速的發展。
紙上談兵久了,有些朋友不太相信我說的,行業這么艱難,這樣的案例真的存在么?
當然存在,借助我所在行業社群的人脈,這兩年接觸到了不少真實案例,并跟他們做過深入的交流。
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些沒有躺平的,他們到底是怎么做的。
新的流量機會在哪
(海南某外旅行社)
流量是所有企業生存繞不開的話題,不管你是做線上還是線下業務,開個餐館也需要美團導流。
我是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大學畢業后,發現中國互聯網的流量入口一直在變化。
從最早的三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到百度稱霸的搜索引擎,再到阿里和京東崛起的電商平臺。
當下最大的流量入口是自媒體平臺,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人力有限的中小旅企,我要選擇哪一個呢?
小紅書值得關注
我愛人是一個小紅書重度用戶,日均2小時,身為專業普拉提教練的她,器材、服裝、工具的選擇,都在小紅書看筆記。
這個案例的主角K也看到了這一點,用他的原話來說,做自媒體的第一步,首先要從平臺篩選開始。
小紅書天生的“工具”屬性,決定了它的用戶目的性更強,就像我們使用淘寶一樣,不想買東西是不會打開的。
登錄小紅書的用戶比如我愛人,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去,如果你能解答問題,再推薦產品,就是順水推舟的事了。
我們都知道小紅書的主要用戶是女性,我們還知道家庭旅游消費決策權也在女性手里。
我說小紅書值得大家關注,還要更多的理由嗎?
目前取得的成績
K之前在俄羅斯做地接,疫情后才半路出家去海南,沒有疫情前數據作為對比。
他告訴我,在去年南京疫情之前,小紅書單月營業額過百萬沒問題,但收獲最大的并不是直觀的數據。
通過小紅書平臺,他們接到了一些特殊客戶,不乏一些行業獨角獸,比如在海外非常有名氣的“希音”。
這樣的公司選擇他們,是對企業品牌強有力的背書。
進入2022年,海南疫情期間同樣業績被清零,但4月底趕上五一黃金周,又做了一些業務。
雖然和往日不可比擬,但對行業的信心建立起來了,通過小紅書又承接了一個高端定制活動。
做對了哪些事情
前面提過,第一步,首先要選對具體的運營平臺;
第二步,選擇合適產品投放,要有高利潤、高傳播性、高性價比等優勢;
第三步,提升客戶轉化效率,要持續深挖產品的運營閉環模式。
第四步,打造產品矩陣和營造情緒氛圍,無論從海報設計、還是視頻、圖文輸出,都要將消費者引導到美好生活的情緒氛圍中去。
營造幸福、營造愉悅、營造輕松和營造對未來的憧憬,才是一個旅游產品的核心價值。
季節性太強怎么破
(青海某某陸戶外)
去年我飛行了3萬公里,走過了全國很多地方,其中不乏內蒙西藏青海這樣的偏遠地區。
這些地區的同行,都會抱怨同一個問題,我們這里因為氣候問題,季節性太強了,沒有疫情一年也只能經營幾個月。
沒錯,這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但有一句話不是說,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走去。
可遷移能力是什么
我其實也在疫情后考慮過轉行,咨詢了我一位前同事、資深HR專家,她建議一定要考慮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尤其是在40+這樣的年紀。
可遷移能力是什么?這個案例中的Y,給了我們答案。
他們是注冊于西寧的青海地接社,主營業務是以騎行為主的戶外旅游產品,多年來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青海一年的可經營時段,就是6789四個月,國慶節一過,很多酒店、景區就開始放假了。
Y沒有死守青海,而是審時度勢,結合團隊的可遷移能力,把最擅長的戶外游產品搬到了其它省份。
新疆獨庫公路是自駕游的圣地,其實也適合騎行,根據天氣情況,每年6月開放到10月結束。
如果說獨庫公路的運營時長不比青海多,那海南環島騎行產品的季節,剛好跟大西北是對沖的。
我去年12月已經去萬寧體驗過他們的產品了,非常棒,保持了他們一貫的專業水準。
我發現,不僅教練,就連救援車,都是青A牌照,從西寧開過來的。
目前取得的成績
Y是我的老鄉,他們的經營情況我是了解的,保守商業機密不能寫太多。
我只能說,我這個自詡為做出境游高大上產品的旅行社老板,才知道原來國內地接社一年營業額能做這么大。
以2019年營業額作為參照,他們在2020年同比下降了68%,但2021年同比2020年卻增長了51%。
做對了哪些事情
先說Y做錯了什么,馬云不是說,成功的經驗往往難以復制,但別人掉過的坑是可以避免的。
他們第一次轉型是嘗試周邊游,組織青??驮从伪臼?,后面發現太卷了做不進去,仔細核算后就果斷放棄了;
第二次轉型是短視頻,每天剪輯視頻發布到自媒體平臺,堅持了一個多月,也沒有什么起色;
第三次轉型,就是增加新的目的地和產品品類,運營下來收益比較可觀,又豐富了產品矩陣,加大了老客戶復購率。
在這些嘗試中,他們發現基于自己原有優勢來嘗試成功概率高一些,也就是我總結的可遷移能力。
Y最后建議,疫情下旅行社收入驟減,犯錯的成本要盡可能低,不然會讓原本收入減少的公司雪上加霜。
“+旅游”到底加什么
(成都山某某戶外)
上個周末我幫忙干了一點家務活,想把裝在陽臺上的空調主機移出去,原來開空調的時候陽臺根本不能站人。
后面發現移機要把銅管從封閉式陽臺的窗戶穿出去,難度很大,玻璃是雙層鋼化抽真空隔熱的,不好打洞。
我在58同城找的商家報了1200元換一塊玻璃的價格,我覺得很離譜,但我沒辦法,誰要自己不會換呢?
從信息不對稱到專業不對稱
5月5日在深圳某酒店,我跟一位深圳旅游界的老前輩聊了一個晚上。
旅行社發展方向從信息不對稱到專業不對稱,是我倆的共識,老前輩年過六十,仍然目光如炬,看得很遠。
這個案例中的主角D就是提前預判到了這個趨勢,并執行到位。
不少旅行社定位于輕戶外,戶外領域我是外行,但D和團隊都是資深玩家。
年輕人喜歡挑戰自我,玩點刺激的,但就像我不會自己換陽臺上的真空玻璃,你自己爬上四姑娘山試試?
專業戶外領域有極高的技術門檻,游客想玩但自己搞不定,這時候戶外+旅游機構的機會就來了。
“+旅游”肯定是對的,但到底加什么,要考慮這個領域的專業門檻,否則又會跟常規產品一樣開始拼價格了。
目前取得的成績
疫情前D的主要業務是常規團比如稻亞環線、九寨環線、川藏線等,稻亞環線年發團人數在6000-8000人,疫情后只有100-200人/年,斷崖式下降。
疫情后D及時調整方向加大戶外產品開發,2020年國慶戶外路線收客1200人,2021年國慶戶外路線收客1400人,這兩年下來公司戶外產品客戶是增長的。
告訴大家一個氣人的數據,就在2022年全行業停擺期間,D的四姑娘山線路,周末還是照常發團的,每次100-200人。
這跟天府之國得天獨厚的優勢有關,原因我在上一篇文章《五一“名存實亡”,如何破局而上?》已經總結過了。
做對了哪些事情
當然不是所有嘗試都會有效果,但嘗試總會有新的收獲,哪怕是驗證了這條路走不通。
這兩年,D公司的產品類型變得更加豐富,客戶群體也更偏向年輕化。
輕戶外+露營在年輕客群中大熱,D公司在疫情這兩年能活下來,是把戶外路線不斷優化,往輕奢戶外方向走。
產品仍保持了足夠的專業性,D反復強調在他們的協助下,我這個180斤的胖子也能登頂四姑娘山,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試一試。
同時,他們也在和專業機構組織主題活動比如徒步節、登山大會、露營節,讓活動本身更豐富、更好玩、參與性更強。
最壞的情況怎么辦
(北京某某玩兒旅行社)
今年疫情對文旅行業的打擊是巨大的,這點不用多講。
我們常說,要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最壞的情況怎么辦,萬一疫情一直持續下去,萬一出現更大的“黑天鵝”呢?
農業永遠都有機會
農業為立國之本,我個人認為,它永遠都有機會。
但不是建議大家轉行做農民或牧民,而是把農業跟旅游巧妙的結合起來。
本段的案例L,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
他們本來是傳統的北京地接社,但早在2017年他們就率先轉型了,去了祖國的北疆。
那年L從北京跑到內蒙古,在距京大概400公里的地方,承包了一個度假村,接自己團客和少許散客。
扎根在內蒙古鄉村,他們本意是發掘隱藏其中的原生態景觀,作為產品“去景區化”的布局。
隨著跟當地老鄉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他們發現可以和牧民深度捆綁,把文旅產品和農副產品結合在一起形成產業鏈。
行業的外部環境越惡劣,L轉型“農業+旅行”的決心就越大,今年春節前,他們在老鄉手里買了300只烏珠穆沁黑頭羊羔,再托管給他們代養。
L最壞的打算是,萬一行業全年都沒有起色,年底把這300只羊賣了,除去開支,口袋里總能留點錢回家過年。
在疫情限制不能旅行的時候,就用羊肉冷鏈寄給游客種草,賺錢維持生計;
一旦解除限制旅行恢復,被種草的游客就會來到大草原,再賺旅游的錢。
目前取得的成績
受疫情影響,L公司旅游方面的成績并不理想,加上內蒙經營周期很短,678月出疫情全年就瞎了。
在維持每年內蒙主題游近千人次的接待基礎上,倒是農業方面,L的業績目前勢頭良好。
他養的300只羊,一大半已通過同業渠道預訂了出去,我問他賣完咋辦,他說再從老鄉手里收購就是,3000只都沒有問題。
補充一點,烏珠穆沁黑頭羊是內蒙錫林郭勒盟特有的品種,以肉質嫩口感好而名揚全國,選品他們也選對了。
做對了哪些事情
除了扎根農業,對于地接社轉型方向,L也介紹了他們的3點經驗。
第一,做后勤保障團隊;隨著疆、藏、蒙大熱,少數民族目的地跟內地仍存在較大的信息差和較高的溝通成本,需要當地向導來保障安全。
酒店、車輛、景區等組團社可以直采,但是后勤保障這一塊,很少有組團社能夠做到直采的。
第二,打造自己的達人;經過多年“去中間化”,很多游客都傾向于直接找“當地人”。
地接社可以幫“當地人”解決流量來源和服務標準化的問題,然后像經紀公司簽藝人一樣把他們簽了。
第三,直接做資源方;很多人都認為做資源方需要砸很多錢,但其實有些資源是很便宜的,甚至不用花錢。
關鍵在于要有耐心和觀察力去干這件事情,他們開車在草原上發現了很多小眾美景,然后搭建自己的產品場景,效果好、成本也不高。
最后的話
天無絕人之路,絕的是嘴上變革、不肯行動、錯誤決策、執行不到位的人的路。
時代變了,我們需要的不是勇氣,不是勤奮,而是思考,真正深層次的思考。
方法其實不那么重要,生產方法的邏輯更重要;邏輯也不是那么重要,看穿邏輯本質的思維最重要。
劉潤老師說,一分鐘看清事物本質的人,比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命運注定是截然不同的。
不是這個行業賺不到錢了,而是原來賺錢太容易了,之前靠運氣賺來的錢,現在就會憑實力虧掉。
任何時候企業之間的競爭,都是認知的寬度、高度和深度的競爭,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