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當你還在得瑟昨天盤下的星月菩提手串時,隔壁小王幽幽地掏出手機,給你秀了一下專屬于他的“越王寶劍”藏品證書……
去年10月,文物明星“越王勾踐劍”的數字藏品正式對外發行。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支付寶內置的小程序預約購買,共發行1萬份,價格19.9元,瞬間售罄。每位持有者都擁有一份綁定自己ID的、由區塊鏈技術保障其唯一性的藏品證書。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微博
由此引發了一波發行和搶購文物數字化藏品的風潮。拿螞蟻集團旗下數字藏品平臺“鯨探”為例,這個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數字藏品平臺,先后聯合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在內的28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發行了30余件國寶級文物,其中不乏圓明園虎首銅像、龍門石窟石刻藝術品、繪彩陶坐姿伎樂女俑等重量級文物。
想象一下,以前那些只能在莊嚴肅穆的博物館里隔著厚厚的玻璃瞻仰、各種拍賣行叫到億萬天價的國寶們,突然可以點幾下手機,付上一杯奶茶的錢就可以擁有一份專屬于自己的數字藏品,上面不僅有證書編號、有自己的ID名,而且像數字貨幣一樣,由區塊鏈技術保駕護航,防偷防盜不過期。甚至還體貼地設計了一鍵分享,瞬間帥爆朋友圈,真是太值了!
財商發達的人,立馬嗅到了炒作的機會。
雖然在鯨探的購買須知里,寫有“請勿對數字藏品進行炒作、場外交易、欺詐,或以任何其他非法方式進行使用”的聲明,但總有人會把禁令當指南,哪里有縫往哪鉆。
為了保護數藏市場的良性發展,打擊金融炒作行為,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要求,“文博單位不應直接將文物原始數據作為限量商品發售”。
其后,“對文物進行二次創作”的方案提上日程。
今年5月的國際博物館日,數字藏品出盡風頭,各大博物館新推出的數藏作品已然悄悄變了模樣。故宮博物院的“鏨胎琺瑯太平有象”文創數藏就避開了原品,設計成了抽象風格。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片來源:天貓數字藏品官方平臺
雖然這種經過二次創作的衍生品已經沒有了文物傳統意義上的“不可再生性”,但依然阻擋不住收藏愛好者的滔天熱情,每出一款都在分秒之間被搶光。
自然,坐擁大量實物藏品的文博單位將是這場數字化藏品熱的最大贏家,無論是政策寬松時發布文物3D原型,還是政策收緊時搞點二次創作,他們手頭的資源是極其豐富的。對于沒有這些資源的文旅從業者,又能在這波浪潮中有何斬獲呢?
6月11日,乘著“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東風,云南旅游官方推出旗下數字藏品品牌“云穹”,并發布了云南省首個文旅數字藏品——建水紫陶“獸耳方尊”,限量發售611件,一上線就被眾多藏家玩友搶購一空。
這個“獸耳方尊”并不是一件文物,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的一件代表作,由云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譚知凡先生設計制作。這個案例給旅游從業者拓寬了思路,手頭沒有文物資源,也可以挖掘手中的文旅資源來玩數字藏品,抓住這波由技術進步催生的時代機遇。
根據億歐智庫《2022中國數字藏品行業研究報告》的調研結果,全球數字藏品市場將在近五年高速發展,預計2026年我國數字藏品銷售額將超過150億元。而文博旅游天然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地理、藝術的內涵,取材廣泛,形式萬千,而且從消費者認知上已經占據先發優勢,值得業內人士進場一試。
數字化文博資源的價值變現
雖然發行數字藏品是當下最火的數字化文博資源價值變現方式,但絕不是唯一的方式。當大量的傳統文博資源借助現代高科技手段得以數字化之后,在此基礎上新生的商業模式將如同寒武紀物種大爆發般呈現,對每個敏銳捕捉商機的旅游業者都是難得的機遇。
張開想象力的翅膀,看看在數字化的文博宇宙里,還能發現哪些新鮮事物值得一試。
一、數字版權的多方位授權
1、游戲中的虛擬物品和虛擬場景
網游、手游已經是年輕人重要的娛樂和交際工具。而其中的虛擬物品也越來越具有經濟價值。如果文博單位與游戲制作公司合作,授權其將具有真實歷史背景的古代兵器、服裝、配飾、珠寶等制作成游戲中的3D造型,讓玩家們在娛樂的同時了解歷史,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與美。
版權雙方可以事先約定分成比例,游戲中每售出一件授權虛擬物品就由雙方按約分成,實現雙贏。
另外,游戲的場景也可以設置為古跡建筑,雖然沒有確定的收費方式,但由于版權方提供了數字化資源用于游戲開發,并且會由此對游戲有促銷作用,因此可以從游戲公司獲取一定的授權費用。
2、制造業的設計元素
傳統制造業為了推陳出新、引領市場,隨時都在尋找新的設計元素。尤其在服裝、箱包、家具、文具等行業尤為突出。文博資源數字化后,一些被歷史塵埃蒙蔽的美逐漸被發掘出來,例如壁畫、篆刻、書法等。將其中提煉出來的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文化元素授權到制造業的產品設計中,符合當前消費升級趨勢下,新一代消費者的品味追求。
例如智能穿戴品牌Amazfit推出了一款與眾不同的智能手環,借用文物中玉佩和系繩的設計理念,實現了古典美學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圖片來源:Amazfit躍我官方微博
再如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宮門箱包”,用紫禁城的朱門銅釘作為設計元素,授權品質優良的箱包廠批量生產,瞬間便成為網紅爆款。
另外,敦煌研究院在與騰訊合作“敦煌詩巾”之后,充分感受到了文物+產品的對消費者的強大吸引力,繼而又推出了新一代“云彩絲巾”,在微信小程序里用敦煌壁畫元素DIY絲巾圖案,再借助圖像處理和人像識別技術,智能生成一張自己試戴絲巾的效果圖,這消費體驗可以說既新奇又溫暖。
3、舌尖上的時空穿越
美食對于所有游客來說都是旅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將古籍史料中所記載的各朝代各地方的筵席菜單或美食菜譜進行還原,授權有意向的飯店餐館以此為招牌,吸引旅人食客前來一嘗究竟,感受一下穿越時空的美食之旅,豈不快哉。
在零食方面也有類似的合作案例。餐飲連鎖企業陜拾叁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聯合推出的“虎符餅干”,用鎮館之寶戰國杜虎符的造型,精心制作了餅干模具,使虎符身上的文字都還原到了餅干上,真是誠意滿滿,妥妥地成為陜西旅游的必買手信。
圖片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旗艦店微博
4、打印出來的歷史
在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中,3D打印常被用來實現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同樣,如果把文物的縮小比例模型或二次創作設計,結合歷史做成課程套裝,然后以合理的價格出售給中小學校,或者與3D打印機制造企業合作捆綁銷售,讓孩子們在玩轉3D打印技術的同時,還能同步吸收歷史文化知識,豈不是一舉兩得。
二、抓住文創源頭,促進衍生內容創作
1、文物背后的故事
電影《尋夢環游記》中有句直刺心靈的臺詞:一個人真正的死亡,是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記得他。一件文物,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沒有精彩的故事相伴,再珍貴也會被遺忘。
如今,故事內容創作已經逐步形成健全的產業鏈,越來越多有創意、有文采的人加入到創作隊伍中來,為出版物、影視劇、劇本殺等市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新故事。
文物單位可以與優質的故事創作機構合作,在充分了解文物相關的歷史背景、考古發現過程等素材之后,定制創作與文物相關的小說、詩歌、影視劇本、劇本殺文案等。對于遺址建筑類的場景,還可以策劃沉浸式劇本殺文旅產品,把歷史文化、旅游休閑、娛樂交友進行巧妙結合,給游客一個記憶深刻的體驗,有助于強化品牌知名度,沒準還能打造成文旅爆款產品。
2、想紅就別怕惡搞
B站的短視頻惡搞成風,已經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潮流娛樂。所謂惡搞,其實是眾多Up主通過短視頻的剪輯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個性主張。
文物單位可以發布一些有關藏品的影像素材,然后與視頻平臺合作,發起以文物為題材的二次創作大賽,引發一波社交傳播熱潮。
三、手握中華文明,放眼文化輸出
1、開拓線上跨境旅游業務
雖然難以獲得嚴謹的研究數據,但從有限樣本的調研情況來看,海外游客來華旅游的第一動機,是出于對中華文明傳統文化的好奇和喜愛。據《日本游客來華旅游的文化動機及開拓其巿場的對策》文中統計,日本全體游客旅游項目選擇偏好中,超過40%選擇了文物古跡類別。
日本全體游客旅游項目選擇偏好
作為扎根中國的文博單位或旅游企業,雖然由于疫情影響而無法接待海外游客,但可以整合不斷豐富的文博數字化資源,拓展“線上跨境旅行團”業務,利用現有或自創的VR虛擬場景、虛擬博物館等云旅游資源,組織海外游客線上體驗正宗的中華文化。可以通過YouTube發布宣傳視頻,在Facebook或Twitter上做推廣,申請PayPal等跨境支付接口,接收團費或導游服務的支付,進而預售疫情之后來華旅游的傳統套票等產品。甚至可以通過海外版抖音TikTok來場真人實景英文直播,讓直播帶貨“賣”出國門。
2、全景移動博物館
如今的顯示技術已經涌現出了眾多令人炫目的新科技,例如全息立體投影、沉浸式全景投影、體感動作捕捉設備、柔性觸摸屏等。這些新裝備的組合,足以讓一間空無一物的臨時板房,在幾個小時之內變身成為莫高窟、兵馬俑,甚至是千島湖水下古城或南海一號古沉船遺跡。
如同舊時的大篷車馬戲團,新科技時代的移動博物館也可以巡游八方,把精彩的數字文博內容展現給不曾踏足中國的廣大海外“潛在游客”。反之亦然,可以整合海外的數字化文旅資源,引入國內。在一二線城市內開展移動展示,必將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如何讓文物走進數字世界
一、文物數字化的主要技術手段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以及對國際先進技術的學習和借鑒,目前文物數字化的質量和效率已有大幅飛躍,而成本卻在不斷降低。
對于壁畫、建筑古跡等不可移動的文物資源(例如莫高窟、長城),可采用移動高精度攝影、近景攝影測量、三維激光掃描、航拍三維建模等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把遠古壁畫以原圖數倍的清晰度分毫畢現地記錄下來,而且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根據整體繪畫風格和色調,完美地修復缺損的部分。
碩大的古建筑群、蜿蜒百里的城墻,也可以用航拍三維建模技術在短短數日內記錄下完整的三維外觀數字模型,無論今后碰到地震、火災還是人為破壞,都可以依此恢復原狀。當然,也可以讓游客在數字世界中沉浸式觀賞。
對于單體較小的文物,可以用輕便的手持三維激光掃描儀,或三維光學掃描儀進行數字化采集,通過軟件把采集到的點陣數據轉化為連續曲面的三維模型。
二、用盡全力分攤成本
可以想見,雖然這些數字化采集裝備的價格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平民化,但依舊是筆不小的投入。更關鍵的是人,文物拍攝、航拍建模這些技能,從入門到精通少說也得經歷上百個項目,自學或培養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成本。
最現實的方式,是與專業的文物數字化采集公司或工作室合作,按項目計酬,但部分支付可以分攤到未來項目的收益分成中去,減少初始投入的壓力。或者租用設備自己動手學習,逐漸練成熟手,做長遠打算。
三、發動客戶和粉絲的力量
通過向客戶預售未來的產品和服務、向粉絲和公眾針對特定項目開展眾籌、向關聯企業申請項目贊助的形式,獲得部分資金來緩解項目前期數字化采集的投資壓力。
以上探討了文博數字化資源的各種價值變現方式,有現實案例,也有揣測推想,愿與行業人士一同集思廣益,為數字時代的旅游行業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