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22的空氣中彌漫著迷茫、焦慮、煎熬,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處于崩潰邊緣的旅游業,猶如遲暮老人,經不起丁點的折騰,韌性已到了一根稻草都能壓折的地步,無處安放的情緒,到處尋找寄托。近來與景區之家創始人李晟賢先生沒事扯閑篇。圍繞旅游還能不能搞?民營資本的還有堅持的必要嗎?可能堅持不到春天怎么辦?有沒有托底的方式或“解放軍”、“救世主”搭救?激烈碰撞。
共識:旅游業的特殊性,非一般服務業可比,旅游是最難做的行業!超遠距離消費、面對全國競爭、難于重復消費、無法培育客戶忠誠度,這些都是其它行業不可想象的。中國成千上萬的老板把前半生的財富全部陷在了景區的坑里,這些身經百戰的商場高手在此折戟沉沙,跨界的方法論和商戰技巧碰到旅游業不靈了。
李晟賢認為:旅游事業與旅游產業之爭由來之久。改革開放初期,旅游歸外事辦主管,其主要職能是接待外賓,這時期旅游屬性體現為事業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內旅游人次越來越多,國家成立了旅游局,標志著開啟旅游屬性產業化改造。
國家旅游局確定“馬踏飛燕”為中國旅游標志
回顧下中國旅游的發展歷程,用魏小安的話總結下:
1.八十年代,以地理學為中心的資源開發;
2.九十年代,以管理學為中心的行業推進;
3.新世紀,以市場學為中心的泛旅游發展;
4.轉型期,以多學科合作為中心的深化促進與學科瓶頸(美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消費學、市場學、管理學、經濟學、地理學)。
旅游發展中漸失自我,旅游學術范式需要其它學科的理論尋得支持或啟發,在借鑒中卻忽視旅游自身學科的建設,將旅游發展成了一個“雞尾酒”產業。
雙屬性
旅游屬性的定位關乎大家的未來選擇,承載著大家的反思及期盼。如果事業屬性,洗腳上岸從此老死不相來往;如果是產業屬性,堅守待機、還可以再堅持一下。其實旅游具有事業、產業雙屬性,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做適合的、能做的事情現的更重要,遠未到需要絕望的地步,事業屬性項目也沒有那么多。
旅游事業是社會領域的概念,是旅游公共產品屬性,是美好生活的標配。社會領域主要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社會事業,當然也包括旅游事業等。社會事業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服務,旅游事業主要指政府為人民群眾游玩、休閑、度假提供的旅游設施、場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中使用“旅游事業”這一概念,明確提出國家要積極“發展旅游事業,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該提法與多年來各級政府、產業和學術界總以“旅游產業”或“旅游業”完全不同!簡單的一字之差,卻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旅游發展理念的巨大轉變,即由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向文化與經濟平衡發展、經濟與公益并重的全面發展觀轉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提到“旅游事業”這一概念
旅游產業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是旅游的經濟屬性,屬于消費型服務業,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一般認為,“產業”指的是經濟生產部門,而“事業”則是指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性活動。
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
依據服務成本約束和經濟原則,可將旅游產品供給地分為:旅游核心地、旅游邊緣地、旅游衛星地。適合事業的按照事業辦,適合產業的按照產業辦,不能顛倒,事業與產業屬性所要求的條件相距甚遠。
◆ 旅游核心地(一二線城市及四大城市群內)鼓勵產業導向,集聚效應明顯,有著不錯的經濟價值;
◆ 旅游衛星地(個別資源富集、稟賦優異),可以承接旅游核心地的游客擴散。
◆ 旅游邊緣地(其它地區)事業導向為主,社會效應明顯,滿足當地市民休閑;
以魏小安的觀點做個結尾:旅游發展首先需要研究市場,其次要研究市場與產品的關系,建設一流的產品,第三需要上升到文化層面,有文采則行之久遠。但說到根本,需要提升到哲學層面尤其經營的哲學、產品的哲學,最終落腳在美學和常識層面,這也是現在最大的短板,提升審美趣味和旅游常識,提高審美和經營常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