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中國旅游的第一次出發,是197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為改革的窗口和開放的先導。2023年,隨著新冠疫情的高峰過去和管制方式的緩和,可以說,開始再次出發。
形勢判斷
2022年12月7日,疫情管制發生根本變化,從動態清零到責任歸己,之后形勢急轉直下,全民感染,全民渡劫。兩個月時間,這一劫已經度過,代價也是重大的。居然這樣度過,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三年疫情嚴格管制,總算過去了,“乙類乙管”,是一種新的常態化,希望能夠像流感一樣,病毒與人類共存長存,但不至于要死要活。
現在,生活基本恢復正常,消費也開始正常。元旦時大家還心有余悸,春節則開始放開。于是乎,大家歡呼旅游的春天來了,全面復蘇開始了。實際上,現在只是喘過了一口氣,還沒有翻過身。春節期間,不過是旺丁不旺財,海南、云南、湖南,各有各的特點。還有一個說法,全國14億人民,7億在海南,7億在西安。海南和云南是得氣候之利,長沙和西安還是城市大休閑。另一方面,則是報復性消費沒有看到,報復性宰客倒是實實在在感受,行業原有的痼疾迅速顯現。
轉折
中國旅游發展45年,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一是重新開放,二是再次創業。重新開放,不是復制過去,而是要把出境游和國家戰略連在一起,發揮部分外交功能、經貿功能、文化功能,尤其是在服務貿易領域,需要更多體現作用,提高地位。入境旅游,更多的是與商貿結合,強化文化的深化。再次創業,是認清方向,對應國家戰略,探索中國式旅游現代化,使之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企業來說,不是簡單的市場復蘇,而是研究如何創新,尤其是探索新模式。
45年,地覆天翻。雖然有坎坷起伏,但是形成的總體概念是持續向上,習慣的思維模式也是向前向前。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今后的不確定性更強。比較而言,第一,基礎不同,起點不同,不能同日而語。1978年到1979年,十個月內,鄧小平同志五次談到旅游發展。三十年之后,黃山召開紀念鄧小平登黃山三十周年,提出“中國旅游,從黃山出發”。在那個時代,抓旅游是在抓改革開放的突破點,國家外匯收入奇缺,旅游設施奇缺,幾乎是從零起步。而現在,旅游已經擁有超大的市場規模,巨大的資產規模,強大的運營能力,這是中國成為世界旅游強國的根底,也是再次發展的基礎。第二,中國現在的基礎設施完善,交通自由,電力充分,通訊發達,以前制約旅游發展的外部因素現在成為推動因素。第三是城市化發展,四十年突飛猛進,構造了好的發展環境。第四是鄉村振興,在全面脫貧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為鄉村微度假創造了根本條件。第五是國際環境,那時是我們睜開眼睛看世界,世界對中國充滿好奇心。現在則不甚友好,只是把中國游客視為行走的錢包。
總體而言,中國旅游業的增量時代過去,存量優化開始。速度型增長過去,質量型增長開始。現在,參照系只是2019年,顯然不準確,對比疫情之前,只是規模與數量的比較。2019年,中國旅游存在的問題就很多,尤其體現在結構、質量和效益三個方面。
三年大疫,壓縮了市場泡沫、發展泡沫,可以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創造了真正的轉型基礎。現在應當從質量起步,以高質量為目標。最近,按照二十大部署,兩辦發布《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強調的是質量和效益并重,而旅游發展多年以來的短板恰恰是效益不高,常常把收入當利潤,不管財務成本。媒體這樣忽悠倒也罷了,企業不能這么跟著忽悠。
不是復蘇,是振興
從長遠看,不能滿足于市場復蘇,必須謀求振興,這才能從根本上翻身。為什么這么說?2003年非典,產生了一批網絡企業,其中一些得以大力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現在已經成為常態,這就是一種振興的方式,而不是簡單的復蘇。
但是,傳統旅游企業仍然是常態運轉,市場起來了,危機自然度過,所以,路徑依賴,原來怎么做,現在還怎么做,這只是一種復蘇。此次疫情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任何時期,如果沒有創新,還是傳統方式、傳統運轉,我們這番苦真是白吃了,所以需要振興,研究振興。
對于旅游企業,寄托宏觀政策靠不住,至少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依托市場變數大,至少是隔山打牛,甚至是有力無處使,所以只能是一地一實行,一企多對策。從國家角度看,各國的航空和入境等管制迅速放緩,中國應當加大入出境便利化,展示改革開放的新力度。二是大力塑造和宣示中國旅游新形象。三是綠色旅游、安全中國、健康體驗,也將成為創新重點和發展重點。從地方來看,山水旅游求自然,休閑度假追從容,復合產品夠新奇,這是地方的三個重點,一場目的地的競爭已經開始,不希望它變成一場惡性的削價競爭和變相的削價競爭,這個端倪產生了,很可能就是大家身在局中,但是誰也控制不了,歷史證明,幾乎每一次低谷時期,這些現象都會發生。
但是這個時候,真正的競爭力不在價格競爭,一定是在質量,所以,按照市場的新的追求和新的消費的方式的變化,我們來謀求創新,這才是希望所在。從行業來看,大浪淘沙,行業的起起伏伏,數量調整和結構調整都是必然。低谷時期調整存量,發展時期調整增量,平緩時期以增量拉動存量,這也是規律性的,現在資本進入正是時機,抄底,甚至趁火打劫,這也是結構調整的必然,這里面沒有什么道德評價在里邊,這就是市場的必然性。
所以我倒覺得,現在有些有錢的人,有錢的企業,尤其是央企,想進入旅游,現在已經到了最好的時期。從企業來說,一安全,二健康,三質量,四創新,這是新的四要素,這是基礎。但是這些東西都需要成本,我從來不認同優質低價,因為優質低價違背了規律,階段性的優質低價有可能維持,長期的優質低價那就叫找死。安全為基礎,健康為追求,質量為導向,創新是根本。
下一步,傳統旅游企業謀求轉型,新興旅游企業謀求創新,達到新型。新業態會很快變成老業態,需求變化快,產品迭代快,只能以快制快。但是,這些也需要成本,必須追求性價比。比如,三年大疫,社會戾氣積累很多,需要釋放,旅游需要強化心理疏解功能,心理平復功能,就需要對應的新產品,撒歡型和撒野型產品。
中國旅游,再次出發。可以看到的是,國內旅游市場,世界第一;出境旅游市場,世界前列;產業規模,世界第一;網絡推進,世界領先。希望看到的是,產品創新領先,市場形象改善,模式創新持續,品質不斷提升。旅游作為幸福產業,希望形成的是,輕松的中國旅游,好玩的中國旅游,享受的中國旅游,要讓客人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幸福,讓旅游為當地居民帶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