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黨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指出海洋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是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和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旅游是發展海洋經濟的有效方式,是拉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2019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9.0%,2020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海洋經濟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海洋產業的主要部分還是在濱海旅游業,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7%。
作為面向世界的南海地區的窗口,海南省是建設海洋經濟和海洋旅游的“排頭兵”,海南省“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3000億元。海洋旅游對于海洋經濟增長具有驅動作用,通過擴大、改造海洋旅游資源的空間能促進當地的經濟增長。
圖1 2020年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構成圖圖片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文化和旅游部合并后,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方面進入了強盛時期。三亞西島也不斷探尋旅游轉型升級道路,在地方文化探尋上卯足了勁。西島兼具海洋旅游、海島生態、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和傳統民居等,雖然西島致力于拓展旅游功能和空間,力爭打造5A級景區,并以觀光、休閑、漁村為特色,但是未充分開發利用海洋旅游資源,且在海洋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上還不到位。
聯合國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縮寫SDGs)第14項提出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及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表示海洋資源的保護開發和有效利用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西島是三亞五大名灣最長的海灣——三亞灣中的可發展旅游的有居民居住的海島。研究海洋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將有助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產業融合、生態環境保護、漁村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亞西島概述
三亞西島,古稱西玳瑁洲,是海南最大的有400多年歷史的原住民旅游海島,也是一座有悠久歷史的珊瑚礁區的珊瑚島,是海南沿海第二大島嶼,2.8平方公里的海島上居住著傳統漁民。1990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海南三亞國家級珊瑚礁自然保護區,西島位于區內,是世界公認潛水勝地之一。西島原是部隊駐扎的地方,因“西島女民兵”聞名。1990年代,西島局部地區被開發為景區,一道圍墻隔開了景區與漁村。三亞西島海洋文化旅游區從2001年開始對外營業,基于西島北部平坦的地勢,南靠漁村,有著平坦的沙灘和優質的海水,2011年通過國家4A級景區評定。
雖然西島景區開發部分僅有7.2公頃,除原有開發的旅游項目外,2018年始投入大量資金對西島進行全方位的開發,努力創建國家5A級旅游區,景區進行4A升5A改造后建設有海洋夢幻風格的冬季旅游中心、中心廣場、連接景區和牛王島的景觀大道等。2017 年底漁村開放后,逐步建設西島女民兵展覽館、西島院子和特色民宿、海上書房、漁村古巷和西島文創館,將西島漁村傳統文化和旅游相結合,打造富有文化內涵的“海上桃源”。
圖2 西島景區和漁村位置示意圖
通過公開資料查看,西島景區2017年~2019年五一假期均不足1萬人,2021年疫后旅游復蘇突破了2萬人。國慶黃金周2017年~2019年呈現下降狀態,同樣2020年國慶受疫情影響,“報復性”旅游,西島旅游接待超過1.5萬人。西島旅游知名度以及旅游接待人次在三亞各大景區中處于末端,旅游亟需轉型升級。
圖3 西島景區歷年五一和國慶期間接待游客數量(單位:萬人)資料來源:三亞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官網旅游假日數據統計
西島海洋旅游資源情況
(一)海洋旅游資源的類型
賈躍千、李平(2005)對海洋旅游資源按照資源本身屬性和旅游活動屬性劃分為兩個層次,資源本身屬性分為自然、人文,旅游活動屬性分為海岸帶、海島、遠海、深海、海洋專題五個旅游活動形式。尹澤生等(2006)對旅游資源的定義為:旅游資源是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曾現進(2013)認為海洋旅游資源包含氣候條件、海岸類型、海島風光、海底世界和海洋文化。侯京淮(2020)指出海洋旅游資源是指對旅游者產生一定吸引力的中遠海等自然資源的統稱,包括已經開發的資源和沒有開發的資源,自然海洋旅游資源和海洋文化旅游資源。丘萍等(2010)將海洋旅游資源類型分為自然海洋旅游資源和人文海洋旅游資源,并從海、地、空以及建筑、商品和活動等方面分為8個亞類。
(二)西島海洋旅游資源類型
參照《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結合賈躍千、李平、曾現進、侯京淮、丘萍等學者對海洋旅游資源類型的劃分,對西島的海洋旅游資源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類型,如表1所示。
(三)西島海洋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西島景區開發的傳統旅游項目主要是觀光娛樂。最早西島海上娛樂是海南海洋旅游開發的新方向,一度吸引目光,但是隨著海南其他海島的陸續開發,西島海上娛樂經營逐漸暗淡。西島是海南沿海第二大島,其旅游開發狀態和旅游發展情況均不夠理想。根據西島官方資料,西島海洋旅游資源的開發方式主要是圍繞海岸旅游資源、海上旅游資源和海底旅游資源,主要類型是自然休閑觀光、海上娛樂運動及海底觀光,如表2所示。
(四)西島海洋旅游資源開發問題
1. 景區總體發展層次不夠,亟需轉型升級
西島是海南沿海第二大島,第一大是位于萬寧的大洲島,處于未開發的原始狀態,少有游人,而同類型的蜈支洲島和分界洲島均為國家5A級景區。西島進行了4A升級5A的改造建設,聯同西島漁村挖掘海洋文化,打造文旅融合的旅游產品,但是島上游玩項目及基礎設施開發建設不足,總體呈現小且不精的狀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2. 海島陸地資源開發不足
西島因總體地勢原因開發范圍不大,前期因漁村和旅游開發的矛盾而進一步限制了陸地資源的開發。沿海景觀大道主要是前往牛王島,而島嶼南部區域還無人涉足。西島正在建設環島空中棧道,未來有望打造更豐富的觀光型景觀。
3. 文化活動體驗項目單薄
目前西島文旅融合旅游產品建設有西島文創館、海上書屋和西島女民兵展覽館,主要是屬于觀光型,體驗型的旅游產品主要是海上休閑和運動旅游,對于文化挖掘的深度和體驗度不夠。
海上書屋 圖源:三亞市旅游發展局
4. 夜間旅游發展滯后
海島景區的夜間旅游具有文化性,且可以調整旅游資源時間結構和增強旅游競爭力。游客前往西島的旅游方式主要是在肖棋港碼頭乘著快艇到達西島,游玩后再返回三亞,漁村開放之前幾乎沒有酒店住宿,游客無法在島上留宿。隨著漁村的開放融入到旅游建設當中,島上的酒店、民宿等相繼展露,但是在夜色景觀打造、演藝活動、夜間旅游配套設施等方面夜間旅游活動都略顯開發不足。
5. 海洋生態保護力度不夠
對海洋的旅游開發,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海洋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加之西島上居民生活、游客的進入和生活降低環境的承受力度。因海洋開發、潛水活動等會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產生破壞,海南省2017年出臺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三亞市潛水活動珊瑚礁生態損失補償辦法》,但是實際的應用的保護政策不到位,部分企業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不足。
西島院子 圖源:飛特摩登旅行
西島海洋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分析
(一)政治優勢
黨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國家支持建設海洋經濟。海南建設自貿港,大力發展海洋旅游以推動海洋經濟的發展,相繼出臺了支持海洋旅游建設的方案、政策,為西島進一步發展海洋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如表3所示。
(二)經濟優勢
2019年海南省海洋生產總值1717億元,濱海旅游業占主要海洋產業的比重分別為47.65%,實現增加值334億元。2019年三亞接待游客約2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81億元;2020年雖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年接待游客也達1700萬,旅游收入424億元。三亞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上千萬,帶來了百億元的旅游收入,龐大的旅游經濟市場和消費能力給西島的海洋旅游開發帶來經濟優勢。
(三)社會優勢
西島是海南第二大島,三亞第一大島,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400年的漁村文化,西島女民兵紅色文化等給西島帶來了發展旅游的優勢。且位于珊瑚礁自然生態保護區內,周邊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珊瑚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有利于發展海洋牧場、海洋漁業休閑旅游。
西島女兵展覽館 圖源:三亞市旅游發展局
三亞西島海洋旅游資源
深化文旅融合發展的策略
海洋開發將在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方面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海洋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一方面應當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特別是在有居民、有歷史的海島,另一方面還應避免“有人開發,無人保護”的困局出現。
(一)政府主導、拓展海洋文化發展空間,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由于西島是一座有居民海島,在海洋文化旅游資源方面較蜈支洲島有更豐富的海洋人文旅游資源,在進一步的旅游開發中,豐富海洋文化、漁家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內涵,突出區別于其他地方的文化風格,跳出海島旅游同質化發展的“怪圈”。不僅要挖掘海洋歷史文化,還要重視海洋時代文化。講好西島故事,將故事里的“龜”“仙”元素提煉,進行文化創意開發,進一步豐富海洋旅游產品供給,完善西島的旅游產業鏈,以文旅融合促進西島旅游轉型升級。
(二)發揮海洋旅游資源優勢,發展游艇旅游,建設游艇旅游俱樂部
充分發揮海洋旅游資源優勢,發展游艇旅游,建設肖旗港三亞灣游艇基地,建設西島游艇旅游俱樂部,一方面為景區提供游艇旅游服務和往來交通,另一方面也為三亞灣片區的高星級酒店客人提供私人游艇服務。
(三)開發休閑漁業體驗,豐富海洋旅游活動
作為一座有著400年歷史的有居民海島,西島漁村的居民世代以打漁為生,可聘請當地居民進行休閑漁業指導,將旅游與海釣、漁家生活體驗、漁文化表演觀看以及飲食消費等相結合,豐富西島海洋旅游活動。
西島漁村 圖源:三亞西島海洋文化旅游區
(四)開展科考科普活動,建設海洋博物館
西島處于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著美麗的海底風光,除了發展海底觀光旅游外,還可加強對于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在西島建設海洋博物館,開展海洋生物、海洋環境、珊瑚科普和保護以及研學旅游,通過有形的海洋展示品,提升海洋旅游的生態保護意識。
結語
400年西島風雨歷程,20年的景區旅游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但是未來的海洋旅游發展之路并不能一蹴而就,面對有限的海洋旅游資源和島上居民賴以生存的環境,西島應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內涵,注重海洋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通過海洋旅游帶動西島景區振興、漁村振興,促進海洋旅游和海洋經濟和諧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