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先說結論。
未來5年內,筆者預計,現有收費景區中的70%以上的景區,門票收入將會進入一個明顯的下降通道,直至門票收入歸零。
景區是旅游業最初發展時的核心要素。那時的旅游六要素中除了“游”以外的其他五大要素可以說都是圍繞著景區展開的,發展的。曾幾何時,景區的門票價格,尤其是那些高票價成為了專家和游客詬病的焦點,于是“西湖免門票”的故事被“傳頌”了很久很久。
但世事無常,后疫情時代,本來滿心等待旅游復蘇的景區大部分都失望了。別說很多地方并沒有迎來所謂的“報復性增長”,即使在那些游客人數明顯增長的旅游目的地,增長的游客也一頭扎進了城市的街巷地標、演出場所、咖啡酒吧,過景區門而不入。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除了少數具有壟斷性資源的頭部景區以外,大多數景區門票收入進入了明顯的下行通道。景區業內人士失望和焦慮可以理解,但解決問題還是要先分析原因。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
從需求端看,游客越來越成熟
旅游經歷豐富以后,游客對景區觀光的需求逐漸被對目的地的個性化體驗所替代。他們在尋找和挖掘景區背后目的地城市更加獨特和豐富的旅游吸引物,比如本地人的生活方式、特色餐飲、城市風貌、傳統手工藝制品和過程體驗等等。即使觀光,目光也越來越聚焦到那些少數真正具有壟斷性稀缺性資源的景點上。
比如在蘇州,拙政園的門票收入不僅早就超過了2019年的高點,而且2023年2024年還在持續穩步增長。我相信布達拉宮、故宮等也是同樣的情況。而大多數景區景點可替代性很強,被見多識廣的游客放棄將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無奈,但必須接受。
從供給端看旅,游相關產品越來越多
隨著文旅融合、體旅融合、商旅融合等的不斷深入,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和多元化。與此同時,城市也越來越注重展示自身個性化的場景,包括建筑、燈光、節慶、集市,以及環境優美的鄉村等,越來越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景區景點的觀賞價值自然也就趨弱。
從旅游組織方式看,團隊游客占比的下降
如今,散客成為了旅游目的地城市客流量的絕對主力。以往景區景點通過旅行社導流的渠道越來越窄,難以為繼。
綜上所說,門票收入下降乃至消失是一個明確的趨勢。很多人也給出解決辦法,景區應該擺脫門票依賴,通過擴大二次消費來改善經營狀況。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這個二次消費的內容還是傳統景區中的普通快餐、沒有特色的紀念品和小賣部,那同樣還是難以為繼的。
那么景區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是商業模式轉變。
下決心逐步擺脫門票依賴癥,在土地利用、空間規劃、生態環保等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利用景區良好的景觀環境、生態條件、文化元素等有利因素,開發特色交通、住宿餐飲、文化體驗、音樂戲曲、體育運動、越野拓展、休閑娛樂、親子游樂等旅游消費項目和產品。
將景區從一個不具核心競爭力的觀光產品,變身為一個高品質的旅游休閑活動的消費場景。鑒于國內大多數景區都是國有資產,這種轉型,需要景區自覺與社會資本加強合作,引入具有經營能力的旅游項目運營商,盡快形成景區新的核心競爭力,擺脫對門票收入的依賴。
二是功能轉變。
很多景區可能由于規劃和用地的限制,景區內的旅游項目和產品開發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這種情況下,可行的應對方法是發揮原有景區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在其周邊符合規劃和用地條件的區域開發休閑度假、商務會議,以及其他商業項目。將景區功能轉變為商業項目的景觀配套。